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0.80
折扣购买: 法国哲学(第六辑)
ISBN: 9787100228077
冯俊,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哲学院院长。个人专著有《笛卡尔第一哲学研究》《法国近代哲学》《当代法国伦理思想概论》《开启理性之门——笛卡尔哲学研究》《行走于教育和哲学之间——冯俊教育讲演录》《从现代走向后现代——以法国哲学为重点的西方哲学研究》《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等;译有《笛卡尔》《马勒伯朗士的神的观念和朱熹的理的观念》和《法国哲学史》等书,主持翻译《劳特利奇哲学史》(十卷本)等哲学著作和教材20余种;主编《西方哲学史》《东西方公民道德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情词典》《中浦院书系》等著作、教材和文集6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中外文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和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一、二、三等奖20余项,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国际学术交流和访问。
命名的诗学或者行动的诗学同时运行在三个层面上:第一,一首诗和行动的诗学,这里的“行动”也蕴含二义,即行动者,以及笔录、签名、记录和传承;第二,一首诗和签名的诗学,在留下的踪迹之中被分派、被肯定、被要求的责任也蕴含二义;第三,一首诗和见证的诗学,这里蕴含的二义是指“cum”所表示的聚合同时性事件之中的现时在场,以及对诺言的回应或诺言的责任之中被分派的证词。于是,“行动”(act)、“签名”(signature)和“见证”(testimony)联结成网,成为德吉诗学独一无二的诗艺分派之中的三个主题,它们体现了命名、致意、传承、独异,而且以诗意的方式呈现了对基督教诗学甚至是前基督教诗学的记忆。 在基督教诗学和前基督教诗学中,诗艺的分派联系着教义,联系着证词,联系着圣约,联系着遗嘱。词语与事物,作品与名相,语词与死亡,都被封印在诗艺的分派之中,从而预示着基督教诗学的命运。依据同样的分派大法,基督教诗学的要义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得以阐述:第一,根本就不存在这么一种现存而被流传或被遮蔽(或有待发明)的基督教诗篇;第二,它是一份秘密的证词,在其独特的施为之外,在其独特的见证之外,在其使自己独特的作品成为例外之外,就没有什么真理。在这个意义上,福音本身就是诗学行为,它携带消息和遗嘱,本身就是一份证词。福音的真理不在福音之外。于是,见证,诗学见证,消息,福音,都不是报告别的什么,所报告者唯其自身,唯其自身的施为事件。诗学的真理,一如福音的真理,只是自我示现、自我叙述,而抵制阐释,反对涵化。“我是真理,道路,生命。”福音之外无真理,诗艺之外无意蕴。 致意与拯救,招呼与复活,这就是诗艺的命名,也是诗人和思者所无法推卸的绝对责任。而这一命名之举,还不可避免地同幽灵相关,行为诗学因而难免染上一层悲剧色彩。萦绕,蛊惑,诗歌的魔力萦绕着死且活着的幸存者的幽灵,他的魔力让诗篇附魅又祛魅,在魔力之中滑音——无须等待,立马向前,像艺术作品的起源那么早,像诗歌的天赋那么早。附魅与袪魅,不复为二,而必须彼此萦绕,一种诗意的声音反复鸣唱。诗意的迷恋反复回荡在和弦中。而这就可能是发生在致意、命名和责任之上的事件。或者,这就是海德格尔呼吁贫乏时代的诗人来担当的使命:以一种诗意的魔力许诺一种呼唤的机缘。 词语、身体、权力,多维度重审法国哲学 。中国法国哲学年会已举办至第十期,本期辑刊即为本次年会的优秀论文结集。本期辑刊所选取的“词语”“身体”“权力”三个概念是对法国哲学传统研究主题的精准概括。与会论文在呼应法国哲学研究传统的同时,结合时代处境,致力于贯通哲学、艺术、诗歌等形式,发扬和深化法国哲学精神。 本书论域广泛,涉及但又并不仅限于“词语”“身体”“权力”;研究对象丰富,既有对法国哲学传统研究对象如萨特、德里达等哲学家的研究,也有对当代诗人如米歇尔·德吉和当代艺术家纽曼等的哲学层面的思考;既不乏莫伟民、王福生、胡继华等名家名作,也包含李坚玮、骆月明等新人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