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人生(道德经的启示)

学问人生(道德经的启示)
作者: 周南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6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学问人生(道德经的启示)
ISBN: 9787301299524

作者简介

  周南,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特聘教授。曾先后在犹他大学、加拿大阿卡迪亚大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任教。2007年,周南教授被中国***聘为企业管理学科的一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担任武汉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内容简介

1-2 春分寄语年轻学子 **春分。值此农历节气,我不禁想起四十多 年前插队随父亲下田时,他多次提过的两句农谚“ 春不耕,秋无望”以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前一句讲严酷的现实,“耕”是“耕种”,“望” 为“希望”,春天若不及时耕地播种,秋后将可能 无米下锅。后一句讲美好的愿望,即付出多少就收 获多少;虽然“种瓜”不一定能“得瓜”,“种豆 ”也不一定能“得豆”,但如果“不种”,就一定 “不得瓜”“不得豆”。无论种瓜种豆,“耕”和 “望”之间的关系都服从自然规律,必然是吃苦在 先,才可能享甜在后。父亲言轻意深,当时我似懂 非懂。 后来,我进了学术界谋生。教育与农业,虽隔 行如隔山,但上面两句农谚的道理一样适用。我记 住了父亲的话,为了饭碗,一直不马虎,结果不仅 “混到了一碗饭吃”,好像还“混出了一点人样” 。转眼已经六十五岁,但仍然满腔热忱地“笔耕” ,不觉老之将至。 抓住时机,先走一步,多走一步,才*有希望 。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体会,众多我认识的年轻人 (主要是博士生)也感同身*。为什么有些博士生 ,读博前被称为“学霸”,但却无法顺利毕业?导 致他们遭遇如此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主观因素使然 ,亦有客观因素影响。但对他们当中的部分人来说 ,一个重要原因是:适逢“春雨”时,并未如 Singing in the Rain(《雨中曲》,1952年出品 的美国歌舞电影)中的人物一样,于风雨中高歌前 行,而是因大雨滂沱而踟蹰不前。 人生难免经历风雨,学术路亦如此。从我去年 主编的一本书(《登山观海:146名管理学研究者的 求索心路》)中找例子吧。这本书的作者主要是博 士生和大学老师,他们中不少人谈到自己读博期间 的挫折和困窘。发表学术论文是读博毕业的一个重 要条件。一位作者写到,由于自己阅读速度慢,对 文献中的研究方法也仅一知半解,研讨会上老师和 同学们热火朝天地讨论时,自己一句话也插不上。 因为不自信,即使有了一点研究想法也不太敢大胆 与别人交流讨论。另一位作者说,由于论文一次又 一次被老师、同学批判和否定,结果论文写完也不 敢轻易投出。还有一位作者说,觉得自己“无知” 后,害怕向老师汇报,想放弃。还有作者说,自己 变得自卑,还偷偷地哭过。有几位作者过去是我的 学生,说曾被我问到“无言以对”“胆战心惊”, 有时甚至“一整天都沉浸在悲伤苦闷当中”。 负面情绪可以严重影响研究进度。还好,他们 后来都调整了过来。有一位作者说,“开始学着‘ 走出自己的世界’”,从“路边”进到“门里”, 慢慢地“上了路”,摸出了“门道”。另一位作者 说:“如果为了资格论文和大论文而迷茫、焦虑,   如果你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应该如何度过,要怎样才能*幸福,这本书也许可以提供某些启发。无论一个人是“做什么”的,都是通过自己对“学问人生”的探索,寻找一条通往“幸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