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传
作者简介
艾密尔·鲁特维克,20世纪德国最伟大的传记作家。毕业于海德堡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早期创作以诗歌和剧本为主。三卷本《歌德传——一个人的故事》及《拿破仑》的出版为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他开创了传记写作的新流派,以描写人物的心路历程以及性格分析而享有盛名。主要代表作还有《俾斯麦》《林肯》《斯大林》《富兰克林·罗斯福》《莫扎特》等。
内容简介
距离当甘公爵被处决之日已经过了一周的时间了 ,这一天,第一执政迎来了特殊的拜访者参议院的一 个委员会。委员会向他提出了一个奇特的双重申请建 立一个最高法院,并且在法国建立世袭君主体制。这 个提议是仓促之间以民众意愿的形式提出的。还有什 么可以比这更合乎逻辑、更简单的吗?他们认为必须 有一个最高法院和一名继承人来消除恐吓行为,确保 国家首领免遭谋反者的暗算。 此时受情势所迫,波拿巴不得不过早地做出建立 帝制的决定。事实上,他一生中几乎所有的决定都是 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而不是根据深思熟虑定下的计 划按部就班地去实施。即使在他的事业的关键时刻, 他的人生轨迹还是如平常这样。他绝对没有在进军意 大利时就奢望自己会登上米兰或者法国国王的宝座。 他一步一步自然而然地逐步扩大着自己的成就,在这 个过程中,他登得越高,视野就越宽广,他的眼中也 就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景色。“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去 往何方的人,往往走不远。”这正是他一直奉行的座 右铭。他的很多行动都是依靠自己敏锐地抓住了那些 稍纵即逝的机会而取得了成功,但是,也正是这一点 ,给他的英雄形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他是一个 当之无愧的天才!在准备每一次行动之前,他都能进 行精准的计算,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位,几乎可以 说是算无遗策。面对大局之时,他又总是显得从容不 迫,应对自如,毫无负担。 登上法国国王的宝座对于波拿巴来说是一个错误 的决定吗?他究竟为什么要做出这个决定? 应该说,他天性里精于计算的部分第二次败给了 富于幻想的那一部分,于是他做出了这个决定。第一 次,是他在远征埃及之时,第三次则是他决定入侵俄 国之时。从他出生开始,古代英雄们那伟大的形象就 占据了他的心灵,在他整个成长的过程中,这个英雄 梦从未消失。到现在,他终于在这个梦想的驱使下走 出了这一步。另外,他天性喜欢向人发号施令,这个 特点也为他成为这样的人提供了推力。而他身上所具 有的那种诗人气质则使他将人生中的各个事件写成了 传说。他总是会在每一个战役结束的那天晚上,产生 一种感觉这场战役已经在历史上画下了浓重的一笔。 他总是致力于创造新的荣誉,正是因为他有着这样一 个被想象力所驱动的马达,有着这样一双永远向前看 的眼睛。他必须要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只属于波拿巴 的,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拥有的徽记,而未来的一千年 甚至两千年间,整个欧洲都将处在这个徽记的光辉照 耀之下。 它是波拿巴作为一个精于计算的人,一个伟大的 谋略家,一个了解人心和藐视人类的人所需要的东西 。而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同时也需要用它来使自己不 再需要用无止境的战争来保卫国土。最后,如果他得 到的只是那些将因为自己的死亡而消失、无法长久留 存下来的冒险家的奖赏,那么他心中强烈的家族观念 就会让他觉得自己其实一无所有。因此,这更使他迫 切地需要它。 “国王的称呼只会让我成为继承某个死人荣耀的 人,这毫无新意可言,早就已经过时了。我并不想继 承或者依附任何人。不管怎么说,和国王相比,皇帝 这个头衔要伟大得多,而且在这之中还有一些让人遐 想的、无法解释的地方。”寥寥几句话,已经透露了 他心中促使自己做出这个决定的狂野、热情、精明而 又冷酷的动机。 他是不是已经看到了危险?还是说他对其中的危 险视而不见?他有什么样的灵丹妙药?他加冕称帝后 ,曾经不止一次地说道:“什么是御座?不过是一块 罩着天鹅绒的木头罢了!”就像他过去能用荣誉军团 来影响人们一样,他深知自己能影响人们。而相比建 立荣誉军团之时,他采取了一种更加认真的态度来对 待皇位,因为,皇位显然有着更大的诱惑力。这就是 他的政治手腕,他的驭人之术。现实的世界里不存在 神明,不要妄想获得神明的帮助。迟钝的民众只承认 权力的力量,因而,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必须有权力 的象征皇冠,而无法像一个普通人、诗人或者哲人那 样,可以祈求上苍,不必承担皇冠的重负。 能够预见所有事情的他,难道会没有看到隐藏在 金光闪闪的皇冠上的危机?难道他忽略了千百年来民 众是相信君权神授的吗?如果他注意到了这一点,他 又该怎么使这一幻想与自己在政治上表现出的玩世不 恭相协调,以使自己不致失去平衡呢?假如说皇位是 有才能的人才能获得的礼物,那么,没有才能的人怎 么能够继承大统呢?P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