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随笔精选

2017年中国随笔精选
作者: 编者:中国作协创研部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20
折扣购买: 2017年中国随笔精选
ISBN: 978757020063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匠人春秋 阿占 船匠人的潮汐 有渔民的地方,就一定有造船的匠人。 伏天休渔,渔民们停船晒网,外出打工去了。渔 港忽然静下来。那些特定的马达声、摩托声、装卸声 、叫卖声,好像从来没有响起过。鱼腥味也沉了下去 。只有船匠人忙碌在刚刚成形的船体骨架间,每天十 几个小时不停歇。 大块的木料和整个作坊**在七月沸腾的阳光下 。船匠人的胸膛和脊背也**着。造船,须露天作业 。三伏天三九天,船匠人从来躲不过毒*头和西北风 ,越到了下刀子的天气越忙活。渔民们都是趁不出海 的当口来修船的,又或者,赶在开海之前,船匠人要 把新船做好交出去。 船体沿海岸岬角搁置。至少有两艘在同时开工。 电锯、电钻、电刨取代了斧子和刮刀,造船的步骤却 从来没改。备料、定盘、舱船、做橹、做舵、做桅杆 和帆、做锚、‘刷桐油……每艘船,一百多道工序, 每一道都被注入了神性,工序与工序之间的帮衬,就 像一种缜密的生存仪式,严严实实,稳稳**。 船作坊里必有一个领头师傅,俗称“凿头”。一 眼望过去,就是他。奇怪,他也穿着粗陋的工装,脸 上也有飞落的木屑,也不过精瘦黢黑的模样——可偏 偏就是他。原来,他还有说一不二的霸气,俱往矣的 英雄暮气。这些扑面而来的东西,挡也挡不住。 “凿头”祖上都是造船高手,一辈传一辈,一直 传到了他这里。爷会,爹就会,爹会,他打娘胎里就 开始琢磨,技艺都是基因里带着的,不用图纸,依赖 于眼看、手柞,自是心中有数。船的形状、功能,早 就与他长到了一处。 做人要实在,做船也要实在——这是“凿头”* 初领*的人生哲学。他比谁都清楚,出海就是**, 不是站在生的一面,就是站在死的一面,船不好等于 输了命。 船,造得好,技艺不外传,却是行规。徒弟都属 同村,由“凿头”手把手地带出来。时间加上天分, 实践配以悟性,*终成为多面手,什么都会,又什么 苦都能吃——没有后者,也是造不了船的。 算上“凿头”,船作坊里的匠人总数要为奇数才 好。尤其忌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固执 地认为,八个人是不能同舟共济的。 许多年过来了,匠人们拼出了上千艘好船,却拼 不过年纪带来的衰老,拼不过时间的过滤。他们真的 越来越老了。*年轻的那一拨已经人过中年,*不消 说已经六十多岁的“凿头”。 ’ 只是,眼下,“凿头”还不服老,他在讲祖宗的 故事呢。清朝咸丰三年,也就是1853年,他的祖爷爷 造出了**艘简易木船,耗时两年。后来,半岛地区 的船头越做越高,幡然上翘,用以挑战,也用以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