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鲁迅(修订本)/走读历史名人系列

走读鲁迅(修订本)/走读历史名人系列
作者: 陈光中
出版社: 当代中国
原售价: 62.00
折扣价: 39.10
折扣购买: 走读鲁迅(修订本)/走读历史名人系列
ISBN: 9787515408262

作者简介

陈光中,1949年9月生于大连。当过学生、插队知青、铁路养路工人、蒸汽机车技术员、计算机工程师、文字编辑。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博物馆学会会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 喜文字,好摄影,偶习绘画。写过若十小说、散文、评论,画过些许漫画、捅图。发表作品360余万字,包括长篇传记《侯仁之》、《风景——京城名人故居与轶事》(八册)、《北京胡同》、《走读周有光》、《走读鲁迅》、《走读京城角落》、《走读京城人物》等。部分作品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同出版。

内容简介

这名字倒是有些说头的:公历的9月25日是农历的八 月初三,按中国民间传说,那天应当是灶王爷的生日 ,而灶王爷姓张;说来也巧,当时祖父正在京城,得 到长孙诞生的消息时,恰与一位姓张的官员晤谈,所 以给孙子起的名字便与“张”有关了。 不过,后来人家塾读书的时候,却发现“豫山” 这个字很不好:“豫山”谐音“雨伞”,岂不成了供 同学取乐的绰号!所以祖父将其改为“豫亭”,后又 改为“豫才”,这才持续使用了下去。 因此,在说到这一时期的鲁迅时,我们还是称他 为“樟寿”比较恰当。 从“樟寿”到“鲁迅”,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程 。应当说,祖父是第一个影响他命运的人。 祖父名周福清,字介孚,是同治年间的进士,被 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应算是一位封建高级知识分 子了。在周家台门的“仪门”上,挂着“翰林”大匾 ,以彰显那与众不同的荣耀。周福清当过知县,继而 进京任内阁中书,官位虽不算显赫,但毕竟是“京官 ”,在家里享有绝对的威严。对于长孙,他自然寄予 厚望。这孩子一生的命运,无非是苦读寒窗、人仕为 官、光宗耀祖、传承前辈基业。因此,祖父管得很细 ,连这孩子该如何启蒙、如何读书、读些什么书,都 做出具体的规定。樟寿6岁开蒙、11岁进“三味书屋 ”,每一步学习的进程几乎都是祖父安排好的。 不过,祖父毕竟远在京城,无法亲自监督教诲, 而父亲又是个性情宽厚的人,对孩子并不严厉。因此 ,樟寿的童年是自由而快乐的,这从他日后成为“鲁 迅”时所写的许多回忆文章中可以得到深切的感受。 像那令人向往的百草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 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 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 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 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 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 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 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 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 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 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 椹要好得远……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