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之鲸--朱德发传
作者简介
*德发,1955年生,山东省莒南县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席,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作家班。至今已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800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双手合十》《乾道坤道》《人类世》《经山海》以及长篇纪实文学《白老虎》《1970年代 我的乡村教师生涯》等,出版有12卷《*德发文集》。作品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国作家》奖、齐鲁文学奖、泰山文艺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等,其中长篇小说《经山海》获全国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入选“新中国70年百种译介图书推荐目录”和第四届中国长篇小说年度金榜。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悲惨童年 1940年的一个秋日。 黄海之滨的烟台港。 太平湾里,船来船往 ,帆樯历历;烟台山下, 店铺林立,人群纷攘。 港口旁边的南北大街 上,一辆马车急驰而来。 车上坐了一老一少,老的 须发花白,满脸是泪;小 的身穿孝服,雪白刺眼。 到了海边,老汉跳下车, 将男孩抱下来,牵着他的 小手,跌跌撞撞往码头走 。他们走上码头,一直走 到尽头,才停下脚来,面 向北方挥泪嘹望。 这是祖孙俩,来自八 十里之外的蓬莱县东南部 的门楼村。老汉叫朱士清 ,年近古稀;小的是他孙 子朱德发,刚刚六岁。他 们来到这里,是等候来自 大连的客轮,轮船上有他 们亲人的灵柩。 朱士清老汉无论如何 也想不到他会有这样的厄 运:独生儿子朱鸿文才三 十六岁,就突然死在了大 连。那个年代,胶东的一 些年轻人都到辽东半岛闯 荡,因为在那里挣钱容易 。朱鸿文的舅家表哥早就 去了大连,在一家包沙发 的小作坊做工,鼓动他去 ,他就去了。这项工作本 来挺好,挣钱不少,然而 ,朱鸿文前几天却突然得 了病,肚子疼得受不了。 到医院去看,医生说是阑 尾炎,已经化脓穿孔,立 即给他动了手术。手术后 没几天炎症复发,朱鸿文 再去医院开刀,却没能活 着出来。 年幼的朱德发当然也 不会想到,他会穿着一身 孝服来迎接父亲。他以前 迎接父亲都是在门楼村头 ,或自家门口。年轻的父 亲回家过年,风尘仆仆, 却满面笑容。父亲背着大 大的行囊,里面有“年货” ,有孝敬老人的东西,有 给他和妹妹买的书和玩具 。父亲还曾带回一些花花 绿绿的碎布和布条子,那 是包沙发的下脚料。父亲 最后一次回家,背着一个 大箱子,进门后打开,里 面是个大大的铜喇叭和一 个小箱子。箱子上一个把 手,父亲用手摇了几圈, 拿出一个又圆又薄的黑片 子放上去,再把像小孩胳 膊一样的东西放上去,在 场的人竟然听到有人唱戏 !人在哪里?在箱子里? 就在大家惊奇不已的时候 ,父亲向大家讲,这叫留 声机,是洋人发明的。我 买一架放在家里,给你们 解闷。父亲走后,朱德发 就经常鼓捣留声机,引得 村邻纷纷来听,许多人记 不住标准名称,就叫它“ 洋戏匣子”。这个“洋戏匣 子”,给朱家和这个山村 带来了许多欢乐。 然而昨天,亲戚去他 家说,朱鸿文在大连殁了 。这对他家来说是塌天大 祸,大人小孩立刻哭成一 团。爷爷哭过一阵,让弟 弟去雇车。雇到一辆马车 ,爷爷便带上孙子,连夜 赶往烟台…… 朱士清的岳父家在福 山县,离烟台不远。朱鸿 文病逝的消息,是那家人 接到电报,立即送达朱家 的。电报还传递了这样的 消息:死者已经成殓,今 天乘船到烟台。 祖孙俩边哭边等,终 于等到远远的海平线上现 出一缕黑烟。旁边等船的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 火轮船来了!火轮船来了 !此刻,祖孙俩却是恸哭 失声。他们泪眼模糊,看 着黑烟下方浮出一条船, 在浪涛中一点点变大,一 点点靠近。 轮船靠上码头,船上 的人鱼贯而出,底舱的货 物也陆续上岸。当几个年 轻汉子抬着一具棺材下来 放到码头上时,朱士清老 汉扑上去拿脑袋往上撞, 别人拉都拉不住,直撞得 额头鲜血直流! 这个悲惨的场景,深 深印在了朱德发的脑海中 。后来,他向亲人们讲了 一次又一次,每次都是忍 不住哭一回。到了八十多 岁又给女儿讲,还是老泪 纵横。 据说,当年从胶东去 辽东的人,都把家乡称作 “海南”,是大海之南的意 思。他们还自称“海南丢” ,意思是在海南活不下去 ,海南把他们丢到了海北 。他们用胶东话说,把那 个“丢”说成四声。这个自 称,透露出无限的辛酸。 朱鸿文,不是被“丢”过 去的,是他自愿去的。但 是,他肯定也把家乡叫作 “海南”。他在大连做工的 日日夜夜,肯定会思念自 己的亲人。工作之余,悠 闲的傍晚,他可能会坐在 海边,痴痴地看着“海南” ,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过 万顷碧波。但是,身为男 子汉,他要挣钱养家,不 能随随便便回去。三十来 岁的朱鸿文,是个有担当 、有情怀、有格调的男人 ,从他将留声机背回家这 件事上,就可以看得出。 据他的孙子朱志成讲,爷 爷会武,在大连担任一家 武馆的拳脚师。他曾经看 过爷爷和徒弟们的合影, 爷爷相貌堂堂,英气勃发 。 然而,朱鸿文却是躺 在棺材里回到“海南”的。 下了轮船,他被接上马车 ,一路颠簸,回到门楼村 ,埋在了他辛辛苦苦建起 的宅院西面,他自家的地 里。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