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吴冠中艺谭/大家谈艺录
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2010)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 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是一位善于思考的艺术家,勤奋著述,立论独特,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有《吴冠中全集》行世。2010年6月25日病逝于北京。
内容简介
家贫·个人奋斗·误入艺途 年过八旬,生命所余毕竟日短,而童年犹如昨日,尚 在眼前。哲人庄子对生命做出了最艺术的表达,这千古经 典,这千古杰作,只四个字:方生方死。 江苏宜兴北渠村,一个教书兼务农的穷教员和一位大 家庭破落户出身的文盲女子结婚后,生下一大堆儿女,我 是长子。父亲和母亲的婚姻当然是媒妁之言,包办婚姻, 爱情未曾显现,却经常吵架。他们共同生活一辈子,合力 同心只为了养活一群子女,而且也怀有望子成龙的奢望。 这虚幻的龙,显然就是我这个长子,因我入小学后学习成 绩经堂名列第一。我的老师、父亲的同事缪祖尧就常在父 亲前夸奖:爌北(父亲名),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文盲未必是美盲,母亲颇有审美天赋,她敏感,重感 情,但性子急,与只求实实在在的父亲真有点水火不容。 母亲年轻轻就闹失眠,而父亲的头一碰到枕头便能入睡, 他不了解也不同情失眠之苦,甚至嘲笑母亲的失眠。我从 中年以后就患失眠,愈老症愈重,最是人生之大苦,我同 情我那可怜的母亲,上天又偏不让我继承父亲健康的神经 。谁也没有选择投胎的自由,苦瓜藤上结的是苦瓜子,我 晩年作过一幅油画《苦瓜家园》。苦,永远缠绕着我,渗 入心田。 苦与乐是相对而言,且彼此相转化。我童年认知的苦 是穷。我家有十来亩水田,比之富户是穷户,但比之更穷 之户又可勉强接近当时当地的小康之家,只因成群的孩子 日渐长大,生活愈来愈困难。我家的牛、猪和茅厕挤在一 起,上厕甚臭,我常常到田边去撒尿,父亲对此倒并不禁 止,只是说尿要撒在自家田里,那是肥。我家也养着鸡, 大约五六只。天黑了,鸡们自己回家进入窝里。于是要提 着灯去数鸡的数目——会不会少了一只。然后关上鸡窝的 门,防黄鼠狼,这照例是我的活,我也乐意抢着做。 村里唯一的初级小学,是吴氏宗祠委托父亲在祠堂里 创办的,名私立吴氏小学,连父亲三个教员,两个年级合 用一个教室上课,学生是一群拖鼻涕的小伙伴。四年毕业 后,我考入和桥镇上的鹅山小学高小,住到离家十里的和 桥当寄宿生了,小小年纪一切开始自理,这里该是我“个 人奋斗”的起点了。一个学期下来,我这个乡下蹩脚私立 小学来的穷学生便夺取了全班总分第一名,鹅山又是全县 第一名校,这令父母欢喜异常;而我自己,靠考试,靠竞 争,也做起了腾飞的梦,这就是父母望子成龙的梦吧。 虚幻的梦,梦的虚幻。高小毕业,该上中学,江南的 名牌中学我都敢投考,而且自信有把握,但家里没钱,上 不起中学。父亲打听到洛社有所乡村师范,不要费用,四 年毕业后当乡村初小的教师,但极难考,因穷学生多。我 倒不怕难考,只不愿当初小的教员,不就是我们吴氏小学 那样学校的教员吗?!省立无锡师范是名校,毕业后当高 小的教员,就如鹅山小学的老师;但读免费的高中师范之 前要读三年需缴费的初中部。家里尽一切努力,砸锅卖铁 ,让我先读三年初中,我如愿考进了无锡师范。凭优异的 成绩,我几乎每学期都获得江苏省教育厅的清寒学生奖学 金,奖金数十元,便仿佛公费了,大大减轻了家里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