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囤积癖/心里自助CBT

克服囤积癖/心里自助CBT
作者: (英)萨万·辛格//玛格丽特·胡珀//科林·琼斯|译者:李红果
出版社: 上海社科院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2.70
折扣购买: 克服囤积癖/心里自助CBT
ISBN: 9787552024784

作者简介

萨万·辛格(Satwant Singh):英国心理学家、认知行为治疗师,被认为是英国囤积癖治疗方面最为资深的专家。萨万1994年以来一直从事认知行为治疗工作,1998年开始关注囤积癖的治疗。2005年,他和同事组建了英国唯一的囤积癖治疗小组——伦敦囤积癖治疗小组,小组至今仍在运行。 玛格丽特·胡珀(Margaret Hooper):认知行为治疗师、临床心理学家,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下执业,提供长程的心理治疗服务。自2005年开始,她与萨万一起领导伦敦囤积癖治疗小组。 科林·琼斯(Colin Jones):大学教师、研究员,质性研究方法论国际研究院成员。科林十分关注囤积癖,并发表了大量该领域的论文。他与萨万一起,改进了专门用于囤积癖治疗的“照片引谈法”。

内容简介

什么是囤积癖? 有囤积癖问题的人们通常会过度地保存并收集物品, 而且在抛弃杂物时表现得异常困难。通常,他们会将自己 生活或工作的地方弄得拥挤而凌乱,然后痛苦地发现这些 空间很难发挥其本来的功能。例如,卧室不适合让人睡觉 ,厨房没有空间可以做饭。 当囤积问题严重到开始让人无法在家中生活得舒适安 全,它就成为了问题。此外,杂乱拥塞的环境也会带来健 康和安全的问题,不单是对囤积者自己,还会影响到他们 的家人以及邻居。火灾是最大的危险隐患,其次是害虫滋 生的侵扰。绊倒和摔倒是常见的损伤,更极端的是,有人 被这些杂乱的废物掩埋致死的消息也曾见诸报道。 当囤积者接受检查,例如环境卫生局、房屋管理所及 社区服务机构的定期巡查时,通常会感到非常痛苦。这些 杂物会被看成危害囤积者的潜在因素,他们甚至可能因此 而被起诉。而且,法律可能会裁决强制清除家里的物品, 这同时也会加重情感上的痛苦,以及受到歧视与不公待遇 的感觉。 DSM-5的诊断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5,DSM-5),由美 国精神医学会出版。此书中收录了囤积癖或强迫囤积的诊 断分类。DSM-5是心理治疗师必备的标准手册,它对囤积癖 的完全承认也就意味着今后会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既 然囤积癖已经被归类为单独的一种障碍,便可对之发展针 对性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效果评估。 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才能被确诊为囤积者: 1.持续性的舍弃“财产”困难,囤积者怀有强烈愿望 保留这些财产,而所谓的财产在他人来看就是无用或者价 值有限的废品。他们很难做出丢弃物品的决定,或即使这 样做了,也会主观上感到十分痛苦。 2.囤积症状表现在大量收集和积累杂物。这些杂物占 据了家里的活动区域或者工作区域,乃至其他人的空间, 使得这些空间难以被用作其他正常用途。 3.囤积症状还给囤积者带来社会交际、职业发展以及 其他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损失。 4.症状并非一般生理疾病的结果。 5.症状也难以用其他心理疾病来更好地解释。 谁更易患囤积癖?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囤积癖。它对于不同职业、不同教 育背景、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乃至不同年龄的人都一视同 仁。囤积癖不仅仅对个人带来痛苦,还会对家中成员、看 护者和朋友产生影响。通常,患者不允许亲友来家中做客 。而与患者同住一屋檐下的家人会受到严格的限制,挪动 或者处理囤积起来的物品会招致患者的极端反应。 人们为什么会囤积? 造成囤积癖的原因不唯一。有研究表明,创伤经历会 导致囤积行为。还有患者以囤积行为作为排解精神痛苦的 一种方式。还有些人对这些杂物投注了强烈的情绪或情感 能量。 “双十一”你“剁手”了吗?是不是囤了一大堆根本用不到也不想扔的东西?如果是,意味着你也是囤积大军的一员。囤积点东西总能让人感到安全和满足,但要是到了“癖”的程度,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是一本不喊口号,不打鸡血,专注教你如何科学地“断舍离”的自助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