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1.80
折扣购买: 金融理财原理(上)
ISBN: 9787521766950
北京当代金融培训有限公司提供金融领域多项国际认证培训,是颇具市场影响力和学术水准的金融培训机构。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全球视野和本土智慧相结合,聚集海内外金融界与学术界的专家,秉承注重专业、强调质量、打造品牌、侧重实务的原则,坚持与时俱进,为中国金融财富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服务,赢得了海内外业界人士广泛的认可、信任和赞誉。 CFP系列认证项目:AFP(金融理财师)、CFP(国际金融理财师)、EFP(金融理财管理师)、CPB(认证私人银行家)
第一章 金融理财概述与CFP认证制度 第一节 金融理财的定义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强有力地带动了居民个人财富水平的提高。从2014年到2023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5.94%,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实际增长率达到6.03%(各年情形详见图1-1、图1-2)。 近年来,随着个人财富水平的提高和个人财富意识的觉醒,个人理财在我国已成为一个相当流行的概念。个人理财业务随之成为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在内的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相应地,市场上也出现了“理财”“个人理财”“理财规划”“财务规划”“财务策划”“金融策划”“财富管理”“财务顾问”等称号的个人金融理财服务。 由于许多金融机构和金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个人金融理财服务给出了不同的称号,因此国内业界和消费者对“个人理财”的称号、定义和内涵尚缺乏统一的、清晰的认识。这种状况不仅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客观上也不利于金融机构自身对个人理财业务的范围和内容进行界定。 一、金融理财的认识误区 什么是金融理财?一般金融消费者认为:理财就是提高投资收益,理财就是迅速致富。上述认识显然是不全面的,会使消费者在接受理财服务时犯一些低级错误,从而造成失败和损失。比如,有些人根本不清楚个人的中长期财务目标,有些人过分强调收益率而忽视金融理财师的职业道德、胜任能力和执业资质,有些人仅着眼于短期收益而忽略长期表现;有些人将个人理财与投资规划混为一谈,有些人将理财投资组合等同于银行存款,有些人忽视投资风险,有些人对投资收益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极有可能使金融理财服务的消费者遭受重大损失。 作为金融理财服务的提供者,金融机构又是如何认识金融理财的呢?面对市场和客户理财的需要,一些金融机构在提供理财服务时将出发点定位于争取客户的储蓄存款,因此其对市场的典型反应是设计和提供收益率高的产品。但是,金融机构在研发、推广、销售创新产品时,对高收益率产品带来的风险往往缺乏披露或披露不足,在产品是否真正适合客户的需要这一方面也常常疏于考虑。部分金融机构有时也将理财狭隘地理解成金融产品营销的一种形式和渠道,而忽略对客户家庭和财务状况的分析,忽略产品对客户的适用性分析,最终使理财难以取得成功,理财的价值也难以得到客户的认同。 二、如何定义金融理财 2005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其第一章第二条对个人理财业务做出了如下定义:“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2018年,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其第一章第三条对理财业务做出了如下定义:“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投资者委托,按照与投资者事先约定的投资策略、风险承担和收益分配方式,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中国香港财务策划师学会将个人理财服务称为个人财务策划,认为个人财务策划是一个全面的过程,需要评估客户各方面的财务需要,包括支出、税务、保险、投资、退休及遗产策划。 台北金融研究发展基金会将个人理财服务称为理财规划,认为理财规划就是规划人们现在及未来的财务资源,使其能够满足人生不同阶段之需求,并达到预定的目标,使人们能够实现财务独立自主。 FPSB China将个人理财服务称为金融理财,认为个人理财是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是指专业理财人士收集客户家庭状况、财务状况和生涯目标等资料,明确客户的理财目标和风险属性,分析和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为客户量身定制合适的理财方案并及时执行、监控和调整,使其能满足客户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最终帮助客户实现人生在财务上的自由、自主和自在。 FPSB China对金融理财的定义强调了以下4点: (1)金融理财是综合性金融服务; (2)金融理财是由专业理财人士提供的金融服务; (3)金融理财是针对客户一生的长期规划; (4)金融理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标准的金融理财应该包括6个步骤:建立并界定客户关系;收集客户信息;分析和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制订并提交理财规划方案;实施理财规划方案;监督客户理财规划状况。 按照客户金融理财需求的层次,金融理财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 生活理财主要是指金融理财专业人士帮助客户设计与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涯事件相关的财务计划,包括保险、教育、居住、医疗、养老、财富传承、税收以及职业选择等各方面。金融理财专业人士通过向客户提供生活理财服务,帮助客户保证生活品质,让其即使到年老体弱或收入锐减的时候,也能保持自己所设定的生活水准,最终实现财务自由、自主和自在。 投资理财则是指在客户的基本生活目标得到满足的基础上,金融理财专业人士帮助客户将资金投资于各种投资工具,取得合理回报以积累财富。常用的投资工具包括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外汇、黄金、不动产以及艺术品等。通过投资理财,金融理财专业人士帮助客户在考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投资的最优回报,加速个人或家庭资产的增长,提高生活品质。 严格地说,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水乳交融,很难彻底区分。我们强调它们之间的这种划分,是为了明确金融理财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单纯追求客户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第二节 金融理财的意义和价值 在了解金融理财的定义和内涵后,人们常常会问:金融理财的意义是什么?金融理财的价值何在?或者通俗地讲,为什么社会需要金融理财服务,为什么每个家庭都需要金融理财? 一、理财是人生平衡收支的需要 在人的一生中,只有实现收支平衡才能保证财务上的安全。图1-3描绘了个人一生的收入支出曲线。就收入和支出的数量关系而言,个人一生中会出现收入等于支出、收入小于支出和收入大于支出3种情况。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收入和支出并不总能保持平衡——实际上多数情况下是不平衡的。这种失衡既可能是收支数量上的不平衡,即收入小于支出,或者收入大于支出,也可能是收支在时间上的不匹配,即收入的取得迟于支出的发生,或者收入的取得早于支出的发生,从而产生流动性问题。这两个不一致的问题要通过金融理财来解决,以实现个人收支平衡。我们会在图1-3中看到上述收支失衡情况的发生:在教育期和养老期,收入小于支出,为净支出阶段;而在奋斗期,收入大于支出,为净收入阶段。因此,个人要靠奋斗期的收入来准备自己和上一代养老期的支出,同时为下一代准备教育期的支出。 那么,如何度过收不抵支的教育期和养老期——尤其是退休以后的养老期,追求一生收支的平衡,就成为人们面临的最基本的理财问题。 人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为此,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人的理财历史。一般认为,我国居民理财经历了自然阶段、国家代理阶段和专业服务阶段这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而与这三个阶段相对应的主要理财方式分别被称为代际赡养、国家福利和终身理财。 自然阶段是指我国自夏商周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阶段,在该阶段,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理财方式是,子女年幼时(教育期)父母抚养子女,父母年长时(养老期)子女赡养父母,即通常所说的养儿防老,学术上称这种理财方式为代际赡养。代际赡养的第一个特点是,处于奋斗期的中年人是经济负担最重的一代,要同时承担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的责任。代际赡养的第二个特点是,理财的成功与否严重依赖男性,一个家族或家庭必须生育男丁传宗接代,才可避免老来无依,此导致了一夫多妻制的盛行和女性地位的低下,这也是中国落后地区重男轻女的根本原因之一。代际赡养的第三个特点是,依赖中国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强调教养子女和孝顺长辈的伦理道德,一旦这样的道德体系被摧毁或道德底线被冲破,养老(退休规划)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国家代理阶段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公民本身也成为国家这一经济体的人力资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各种经济资源实行配给制度和票证制度,职工的住房由国家和单位分配,食品和布匹由国家以票证供应,子女教育是义务教育,职工退休后由国家按照统一标准发放退休金,医疗制度是公费医疗。这种理财方式被称为国家福利,特点是由国家包办职工的子女教育、住房、养老、医疗等问题。但事实上,由于资源非常有限,只有党政军干部和城镇职工及其家属才能比较充分地享受到这一福利,而农村居民的福利被压缩到一个相当低的水平。 专业服务阶段在我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政府对原有国家福利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原有的配给制度和票证制度逐渐被取消,原有的退休、住房、教育和医疗制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建立起来。同时,国家在法律上逐渐确立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因此,每个居民现在都必须独立地面对、处理和解决养老、居住、教育、医疗以及保险等问题,并管理自己的财富和规划自己的人生。在社会分工日益加强和行业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金融信息日益丰富,每个家庭都需要金融理财专业人士提供专业的规划服务,理财自然就进入了专业服务阶段。在专业服务阶段,理财是一个贯穿一生的过程,是生涯规划的财务解决方案,因此我们称这种理财方式为终身理财。 当前,人们希望通过金融理财专业人士获得终身理财服务,实现资产的保值、积累和增值,实现理财收入的增加,实现支出预算和控制,并最终实现一生的收支平衡。 二、理财是居民财富水平提高的结果 居民财富水平的提高强有力地推动了理财服务的产生。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经济发展,我国居民个人财富不断积累,中等收入个人和家庭数量大幅增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国民总收入达到1 251 297亿元,同比增长5.6%。 在国民收入总量高速增长和财富水平上升的同时,出现了收入分配结构性调整,以及贫富差距加大和财富相对集中的现象。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22年,可投资资产在1 000万元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316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 183万元,他们共持有可投资资产101万亿元,占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额的近4成;2008—2022年,可投资资产年均增速达到18%。2022年,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5个省市的高净值人群人数占全国高净值人群总人数的比重约为44%,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占全国高净值人群财富的比重约为60%。 一方面,居民整体财富水平的提高和富裕人群规模的扩大奠定了理财服务的市场需求基础,成为金融理财最重要的推动力。另一方面,金融理财恰好满足了居民财富水平大幅提高后对理财的需要,体现了其对个人和家庭的意义和价值。 三、理财是居民支出结构变化的产物 支出结构的变化巩固了理财服务的市场需求。在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居民的支出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一是反映食物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总额比重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1978年,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63.9%。到2023年,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至29.8%。这一方面说明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了,另一方面则对人们合理安排和规划食物以外的支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使支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养老制度、教育体制等改革相继推出,以上各项支出中个人或者家庭承担部分不断加大。福利的货币化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收入,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人们的支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习惯于由国家代为安排退休、住房、教育和医疗,而现在则要开始自己安排退休后养老、自己买房、自己负担子女的教育费用和自己承担部分医疗费用,需要自己运筹帷幄、安排一生。这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认真面对、提前规划。 简言之,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支出结构出现巨大变化,个人和家庭需要对迅速增长的各项支出未雨绸缪,于是人们对理财服务的需求自然迅速增加。所以说,理财是居民支出结构变化的自然产物。换言之,理财有助于人们更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消费支出,前瞻性地增加储蓄,加强财富的积累和管理,以用于未来支出。 四、金融决策复杂化推动了理财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众多金融机构,以及存款、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保险、信托等众多金融产品。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289.91万亿元,沪深股票总市值达到77.31万亿元,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到157.9万亿元;共有公募基金11 528只,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6万亿元,共有私募基金153 079只,管理基金规模20.58万亿元。保险公司2023年的原保费收入达5.12万亿元。 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使个人和家庭的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化,金融决策变得更加复杂,也增加了风险。存款相比其他投资工具收益较低,人们开始通过最优的储蓄和其他投资工具的组合,在寻求安全性的同时,逐渐扩大投资收益。为了分散投资风险和提高收益,人们需要构建投资组合,而投资组合的构建依赖不同的投资工具。由于单一的金融产品很难满足人们对资产流动性、收益率以及风险等方面的特定要求,而个人又往往不具备投资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优势,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或家庭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才能正确地解读各类金融信息并加以判断,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才能应对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并从中获利。换句话说,自主理财越发困难,个人或家庭客观上需要理财专业人士的服务。 简言之,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时刻变动的利率和汇率、各式各样的报价方式、繁杂的费率结构、不同的收益波动和风险水平,使得金融决策日益复杂化,需要理财专业人士的计划、评估和分析,进而做出决策,这极大地推动了理财服务的市场需求。 1. 内容丰富:本书是结合投资、保险、税务、家庭财务、法律等的综合学科著作,与市场上单一领域的教辅资料相比,更注重金融理财师全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2. 理论与实践结合:本书借鉴了国外个人理财的经验,结合当下中国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比如购房、子女教育以及养老退休等问题,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财规划流程与规范。 3. 专业团队潜心研究成果:北京当代金融培训有限公司基于多年来的研究洞察与实践经验,从前瞻性战略思考出发,立足金融理财规划,结合金融理财软件,呈现出理财规划的诸多问题、影响因素以及实现理财目标的规划方案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