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
作者简介
甄岳来,产弶信息科技大学教师,“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茍,广东惠州孤独症研究会顾问。 甄岳来的女儿1985年出生,曾患有孤独症,现为北京某高校学生。作为***代孤独症孩子的家长,甄岳来夫妇对女儿坚持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教育训练,用独特的社会性教育方法,实现了女儿基本康复的目标。这一教育成就*到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的赞誉,长期以来成为鼓舞孤独症儿童家长的精神力量和学习榜样,甄岳来女士也因此在中国孤独症儿童家长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十几年来,甄岳来女士坚持在中国*早的孤独症训练机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义务讲学,向家长们传授孤独症康复教育经验。她还为全国各地的家长提供康复训练咨询服务,自2006年起,她已经主办了8期“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家长,教师培训班,指导*多家庭走上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孤独症康复教育道路。
内容简介
200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当女儿把第二天在培训班上的讲话稿放在我面 前的时候,我被感动了——文章是这样写的(原文未经改动):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 要。不论我们走到哪一步,在遇到困难时,和我们很好的朋友只要有能力帮 助我们,他们总会助我们一臂之力。在一般情况下,我都能保证和我身边的 人处好关系,可是,如果出现了必须要靠牺牲自己健康的人格,来换得良好 的人际关系时,我会怎么办呢? 万事自古以来难求全,你想有所取,必然有所舍。美国**的心理学家 斯科特·派克曾经说过一句话:“生命原本是充满矛盾的”“斑斓”与“驳 杂”。我在生活中也难免遇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事。 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是对的,少数人是错的,如果是这种情况, 我必须让自己和大多数人一样,因为这时,如果和别人不一样,就会被人看 不起,自己**不能因为比别人差而被人看不起,而且,如果平时别人看不 起我,一旦有了困难,就没人帮我。可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在个别事 情上,少数人的做法正确,多数人的做法错误。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不会和 大多数人一样,这样会不会被别人看不起?只是有这种可能性,但它很小, 连1%的概率都不到。这种情况下被人看不起,没必要特别放在心上。平时 被人看不起,一旦陷入困境,就没人帮我,只有平时让人喜欢,有困难时才 能得到帮助,那我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的**女作家罗兰曾经说过一 句话,“要做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清醒的人”,意思是说有时候不要和别人 同流合污,要有自己的主见。少数人正确,多数人错误的时候,我如果强迫 自己去和大多数人一样,长期下去,我的心理健康必然会*到损害,就等于 没有了健康的人格,一辈子都将活得很痛苦。在有些事情上,我如果和大多 数人不一样,*能表现出我善良的一面。善良的品质像金子一样宝贵,*能 说明我的人格是健康的。 总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我们的一生都是有帮助的,在一般情况下, 我都会和身边的每一个人处好关系,但是,如果出现了必须牺牲自己健康的 人格来和别人处好关系的这种情况,我宁可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要一个 健康的人格。活着,要健康地活着,不能痛苦地活着,生命不仅仅要注重数 量,*重要的是要注重质量。 在我的眼里,女儿是一只*美的天鹅,她“进化”的过程虽然漫长,而 且充满了痛苦,以至于蜕变的痛苦在她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然而 ,她渴望着蓝天,渴望着阳光。她就要起飞了,去追寻幸福,去实现翱翔的 梦想。 是什么拯救了孤独的孩子 如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孤独症孩 子的康复效果不好一定各有各的原因。而如果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那么 背后的原因是相同的——教育拯救了孤独症儿童。 率先一步的康复实践 20年,我们陪着孤独症的孩子,孤独地前进,翻越了“孤独之山”,开 出了一条走出孤独之路。回首20年,从我们自己一步步走进孤独症,到孩子 **天走出孤独,这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现象到 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理论到方法,方方面面进行了从自 发到自觉的探索和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可行的、有效的,也是独特的孤 独症康复干预方案。多年以来,经过教育实践的检验,我们反复证明着它的 科学性、实用性。大约在孩子7岁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孩子的病是孤独症, 我们知道它无药可治,除了教育,我们和女儿无路可行。当其他的家长还在 医院、针灸、气功之间寻求出路的时候,教育干预已经让我的女儿在康复的 道路上***了。 孤独症是可怕的,我们必须面对、必须接*自己*亲*爱的孩子给予我 们的种种不近人情的折磨,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在孤独症儿童的身上,存 在着极大的康复潜能,而且其康复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虽然,在女儿成长 的道路上,一直以来没有同龄的孩子可以参照,没有前人成熟的经验可以借 鉴,没有资讯来源,没有一个人可以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虽然,我们始终 站在前面——*先在教育训练中遇到问题,也必须*先解决问题,然而,这 率先一步的康复实践与认识,其效果是十分令人鼓舞的。近年来,各个领域 的研究在缓慢进行,与孤独症治疗和干预有关的词汇越来越多,这些不但没 有动摇我们去尝试,反而坚定了我们对通过社会性教育实现康复的信心。 坚持科学的教育训练 20年,因为走在前面,我们是孤独的;20年,因为孩子成效显著,我们 也是自信的。有挫折,但是没有茫然,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提高孩子的 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始终不渝的教育方向。伴随女儿的成长,我先后知道了 世界各地的教育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归纳出不同的干预方法,也了解了世 界各地许多成功的个案,其中不乏我们中国父亲母亲们的感人故事,他们坚 强不屈,永不言弃,通过教育创造着孩子康复的奇迹。当我看到一个又一个 与我女儿同龄时比较*为**的孩子时,我为我们的孩子骄傲。同时,我也 *加确信,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全人类*克孤独症的道路都是相同的—— 科学的教育训练是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必由之路。正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 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样,如果孩子的康复效果不好,各有各的 理由,而每一个孤独症儿童获得良好康复的原因都是相同的——坚持了科学 的社会性教育训练。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