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联圣孙髯翁/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一代联圣孙髯翁/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作者: 余年生
出版社: 云南人民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5.50
折扣购买: 一代联圣孙髯翁/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ISBN: 978722217476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社会重大转型时期 孙髯翁所处的时代跨越了清代康熙、雍正与乾隆三个 时期,历经近百年,就是许多史书称之为“康乾盛世”的 年代。清朝替代统治了二百七十六年的朱明王朝,这不仅 仅是朝代简单的更迭,更是政治格局、文化思想、传统价 值观念的重新组合的重要时期。 特别是在清朝初期,新旧政权的交替,权力与利益的 再分配,中央为巩固集权统治与地方为维持小团体利益的 冲突,皇室上层领导集团内部的钩心斗角等等矛盾都集中 暴露无遗。在民问,“反清复明”的思潮与行动一直延续 到大清王朝统治的三百余年漫长的历史时期。 严格的意识形态管控 尽管清军入主中原以后,为保证国家统一,在抵御外 国人侵、打击国内分裂势力方面,平息“三藩之乱”、收 复台湾与澎湖列岛;在倡导汉学、尊崇儒家、信奉佛教等 文化与意识形态方面实施了大量举措;在人事制度上,实 行了科举制度,启用了一批汉族的社会精英,如洪承畴、 张廷玉等人。但是清朝统治集团为了自身的既得利益,利 用掌控的政权工具,仍然实施高压政策与措施。为了维护 皇权,历朝历代都实施“文字狱”,到了清代,为了禁锢 文人的思想,统治集团将文字狱扩张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 清朝统治者十分忌讳朝廷内外谈论前明之事,更不能 容忍讥讽的言语。自顺治起,康熙、雍正、乾隆大兴文字 狱,惊世骇俗无所不用其极。仅雍正在位的十三年,在案 的文字狱就达到二十多起。 雍正年问,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是康熙朝刑部尚书徐 乾学的儿子,也是顾炎武的甥孙。徐骏在奏章里,把“陛 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马上把徐骏革职。 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清风不识字, 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 诗句,雍正认为诗中的“清风”便是暗喻本朝,这是存心 诽谤,于是照大不敬之律将其立即斩首,这便是所谓“清 风不识字”案。 翰林胡中藻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就因“浊清” 二字,被治罪。 小吏徐述夔一句“且把壶儿搁半边”,乾隆说他是借 “壶儿”指“胡儿”,就是暗喻满族,因此治罪天下震惊 。 乾隆年间,“伪孙嘉淦奏稿”案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 。孙嘉淦历任左都御史、吏部和刑部尚书及直隶制台、湖 广制台等中央、地方要职,以敢于直言极谏著称,声望很 高。乾隆十六年(1751年)前后民间出现了一个假托是孙 嘉淦写的奏稿,稿中的内容“五不解,十大过”,直责乾 隆帝,并把当时的朝中大臣几乎全部进行揭露斥责。全国 十八省皆争相传抄伪稿,次年六月,伪稿流传到云南时被 当局发现,由此顺藤摸瓜,辗转根究,在全国追查伪稿作 者,使数十人获罪下狱。 实施文字狱的后果是更加引发了知识分子的不满情绪 和叛逆的心理。特别是一些不得志的民间下层文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