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那些教授

过去的那些教授
作者: 鲁建文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5.80
折扣购买: 过去的那些教授
ISBN: 9787218112824

作者简介

鲁建文,湖南浏阳市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现供职于党政机关。工作之余,爱好“栽花种草,看书写稿,散步慢跑”。文章散见于各级报刊杂文、随笔栏目,连续多年有作品入选《中国杂文精选》,著有《不伦不类杂说》等。

内容简介

日常生活中的鲁迅 关于鲁迅先生的书,我过去也读过一些。记忆中 ,作者大都是从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的角度来写 鲁迅的,让我们看到了鲁迅作为很有智慧、颇能用笔 打仗的战士形象的一面。上个月朋友送来一本《鲁迅 与许广平》,这是由倪墨炎、陈九英两人合著的小册 子,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作者以鲁迅与许广平的 爱情为主线,对鲁迅先生的饮食起居、穿着习惯、恋 爱婚姻、业余嗜好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读来让我最 为感兴趣的是,它使我们看到了过去难以看到的鲁迅 先生日常生活的另一面。 虽是生在一个饮食文化大国,但鲁迅对饮食并非 特别的讲究,没有“一饱口福”的欲求。从他的日记 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别人请他大宴小宴的记载,但 这大都是出于一种应酬,至于吃什么菜,或者说吃什 么地方的菜,他都没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在家吃饭, 据说原先并不爱吃蔬菜,也不爱吃鱼,后经许广平的 “改造”,也都成了餐桌上的常见菜。他虽出生于绍 兴,对家乡有名的霉干菜却并不喜欢,只是吃些霉豆 腐、霉千张之类。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有爱吃零食 的习惯,还好喝点酒,有时还会在外喝醉后久久不归 ,甚至也有“闹酒”的时候。1925年端午节,鲁迅请 许广平、许羡苏、俞芬、俞芳、王顺亲几位女生吃饭 ,就被灌得酩酊大醉。酒后不仅用力按下许广平的头 ,还打了俞芬、俞芳两人的颧骨。许羡苏以为不该把 先生灌醉,酒精中毒就麻烦了,愤然提前离席。特别 是,他嗜烟如命,往往是一根接一根地抽,就是在重 病期间,也不肯放弃。他在给许钦文的一封信中就这 么说过:“医生要我禁喝酒,那倒没什么……禁吸烟 ,则苦极矣,我觉得如此,倒还不如生病。” 鲁迅曾在日本留学多年,又长期工作在大都市, 但他的穿着却是相当的随意,绝非一身西装革履的东 洋打扮。他以为,穿质地较好的衣服颇感拘束,倒不 如穿棉布衣服好。与鲁迅有过较多接触的萧红就曾这 样介绍过他的穿着情况:“他不戴手套,不围围巾, 冬天穿着黑士蓝的棉布袍子,头上戴着灰色毡帽,脚 穿帆布胶皮底鞋。”作为一名著名作家,如此一身装 束,确实有些让人感到难以相信。1926年,鲁迅被聘 到厦门大学做教授,第一次领薪水时,鲁迅持一张 400元工资的支票到银行去取现,银行职员见他身穿 灰色棉布袍子,头发又长又乱,顿生疑窦,对鲁迅先 生连问了三声:“这支票是你的吗?”把他弄得好尴 尬。1927年9月,他与许广平途经香港前往上海,恰 遇海关人员上船例行检查。检查人员看到他穿着褴褛 、脸膛瘦黑,便把他当作鸦片贩子严查。所带行李被 翻了个底朝天,就连随身携带的药品盒子、饼干瓶子 也都被一一开封过检。最后,不得不给了检查人员20 元打点,才被放行过关。 与饮食、穿着不同的是,鲁迅对住房却有着自己 的讲究,要求宽敞。他认为,宁愿其他地方节省一些 ,但房子一定要住得舒适。在北京时,他先是与周作 人一起住在八道湾11号,属三进院落,自然宽敞。 1923年,兄弟失和,他便从八道湾搬出,居住在砖塔 胡同,然不满一年,就花800银元买下了西三条一座 占地400平方米的四合院。接着,他亲自设计,通过 借款,以1000银元对这座院子进行了改建装修,于 1924年5月搬入。院内有南房三间,北房三间,东西 厢房各两间,应该说是够宽敞的了。也正因为条件的 许可,他的同乡许羡苏、俞芬在北京读书时,来他家 玩也就常常住在这座院子的南房,许广平因女师大风 潮也在院子的南房避过难。1927年,鲁迅从广州迁居 上海后,先是住进了景云里23号,两年多后搬到了拉 摩斯公寓,接着不到三年又搬到了大陆新村9号。这 些住房,除拉摩斯公寓是三室一厅的套房外,其余两 处都是三层楼房,不仅面积比较宽敞,而且配套设施 也相当不错。在上海最后两年,萧红、萧军经常到他 家来,几乎成了一家人,大家一起包北方饺子、韭菜 合子,打合叶饼,鲁迅吃得津津有味。住房条件的宽 敞自然为其提供了方便。 鲁迅的业余生活并不丰富,没有过多的闲情逸致 。别看他在小说里能把赌博写得尤为逼真,形象得很 ,但自己从不玩牌。他生性不喜欢游山玩水,很少外 出旅游度假。1928年7月,他应许钦文、章川岛的邀 请,陪许广平在杭州勉强游玩了四天,据说,这是他 一生中仅有的长时间旅游了。他不游公园,住在上海 十多年时间,不仅兆丰公园没去过,而且就是离家很 近的虹口公园也没去过。每逢春天,朋友、家人邀他 去公园走走,他总是这样说:“选一个天气晴好的假 日,趁海婴放假,大家一起坐上小汽车,一直开到兆 丰公园去看看。”但这始终没有实现,总是托词说自 己对公园里的情况很清楚,没必要。在他的业余生活 中,最大的习惯可能要算是谈天。他不仅与朋友谈天 ,而且几乎每天要与家人谈天。在北京的时候,经过 一天的劳累,晚饭之后,他与家人便到母亲房间里坐 上几十分钟,大家不拘内容、七嘴八舌地谈天,什么 当天的新闻、读书的体会、学校的风波等,无所不谈 。这对母亲是一种慰藉,对自己也算是一种业余休闲 方式。谈天结束,他便一人进书房埋头苦干去了。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