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怀疑心理学
ISBN: 9787218119922
在这10万多封来信中,有875封提到了阴谋,不 到总数的1%。这个比例看起来极小,但是乌辛斯基和 帕兰特指出,鉴于读者来信有可能谈及世界上的任何 话题,因而无论挑选任何特定的话题,阴谋论也好, 肥皂剧、烹饪技术也罢,都只会是一个很大的范围中 相对极小的一部分。 从这些与阴谋论有关的信件的作者抛出的观点来 看,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端倪。被怀疑是阴谋家的通 常是司空见惯的总统、大企业和媒体,不过也有一些 少有人怀疑的对象,比如奶农、邮局职员、迪士尼公 司等。19世纪90年代,人们怀疑英格兰和加拿大合谋 从美国手中夺回领地,或者摩门教徒操纵了选举,好 让共和党获胜。到了20世纪头十年,阴谋论主要围绕 着金融利益集团力图颠覆民主制度。再往后,到了20 世纪30至60年代,许多阴谋角色都指向共产主义者。 而在调查时段的最后50年,美国政府本身成了嫌疑犯 ,尤以各种情报机关为甚。 那么,我们此前提出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回答呢? 人们在街头巷尾谈论阴谋论的现象是不是在“二战” 以后越来越常见了?这种现象是从肯尼迪遇刺、水门 事件,还是“9·11”事件后日渐兴盛的?或者,自 互联网问世以来出现了井喷?乌辛斯基和帕兰特如此 总结道:“尽管这些观点甚嚣尘上,但所有这些问题 的答案都是响亮的‘否’。” 确实有那么几年,阴谋论尤为盛行,但并不如你 预期的那么盛行。以阴谋论为主题的读者来信从19世 纪90年代开始急剧增多,当时的人们对大企业的崛起 和繁荣感到恐慌;而在红色恐慌达到白热化的时候, 1950年的阴谋论来信数量也上升了。然而这些都是短 期现象,数字很快回落到了基准线上。 多年以来,人们对阴谋论的谈论并没有呈指数式 上升。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如今人们谈论阴 谋论的次数反而比过去还要少一点点。研究人员经过 计算后发现,在肯尼迪总统遇刺后的5年里,有关阴 谋论的来信数量平均要比遇刺前7年略少一点,不过 总体趋势比较稳定。大多数时候,阴谋论都是稳定的 背景噪声,政治事件、经济状况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都 出人意料地对其毫无影响。 最后,乌辛斯基和帕兰特总结道:“这些数据表 明了一个显著的事实,那就是,我们的时代并非所谓 的‘阴谋的时代’,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时代。”因 此,如果当前的人们对阴谋论的痴迷算不上新鲜,那 么,阴谋论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多么遥远的过去呢?事 实证明,十分遥远。 在罗马城的火光中歌唱 公元64年7月19日,骄阳似火的罗马城迎来了又 一个灼热的夏日。根据历史学家史蒂芬·丹多.科林 斯的描述,这一天非常炎热,人们也在热切地期待着 即将于第二天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竞技庆典。为了观看 庆典,成千上万人涌入罗马城。竞技庆典将在可容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