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拥抱(成长与疗愈的超个人心理策略)

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拥抱(成长与疗愈的超个人心理策略)
作者: (比利时)米杉|译者:倪男奇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5.33
折扣购买: 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拥抱(成长与疗愈的超个人心理策略)
ISBN: 9787510054938

作者简介

1978年生于安徽,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目前任北京服装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米杉的夫人及工作伙伴,米杉著作《由心咨询》、《梦的真相》、《情商魔法训练营》的译者。 比利时心理治疗师米杉(Michel Claeys)2000年定居北京,作为咨询治疗师,他同时还为中国大学提供讲座和培训。他在二十余年的专业生涯中广泛涉猎人本主义和超个人心理学范式下发展出来的各种丰富多样的方法,并发表了大量文章,出版发行了引导放松练习的著作(法国Souffle d'Or出版社)。他的另一著作The EmotionalIntelligence Classroom于2004年在法国出版,该书的汉语版书名为《应该补上的一课》(东方出版社,网上书店和新华书店均有售)。

内容简介

第四个将人格概念化的主要方法是承认人格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结构——身体、情绪和思维,自我总是作为整合的中心存在。这三个方 面都是体验和学习的具体的媒介工具。它们也是自我表达的途径,是 人往外界延伸的工具,是人与他人分享生命的工具。 我们在此再次看到生活与成长的目标,就是这三个方面统合协调 的一个过程。这里就有一个需要,即认可和疗愈人格中的冲突或分裂。 人格中的所有部分都在进行深层的交互作用,思想产生情绪,内在冲突 导致身体不平衡。一个典型分裂是身心的分离,也就是我们过度看重 头脑,而忽略心灵的指引,甚至是身体的信息。另一个典型的分裂是思 维和情绪的分裂,即我们倾向于忽略我们的感受。所有这些都会导致 压力和痛苦。 我们生命经验的这三个层面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们是真正的 “工具”,是依据具体规则运转的结构化的一个“体”,依据具体的成长 模式在发展,为了运转良好也需要达到一个特定的平衡。这三个方面 从根本上说和所有事物一样都是“能量”,我们会在能量心理学一章里 有更多探讨。我们知道物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振动着的能量,情绪和 想法也是如此。也许它们和物质能量并不是完全一样的特性,也许它 们更为精微,更难以用我们的科学仪器捕捉和测量。我们知道科学依 然在测量情绪或思维能量方面处境尴尬。不过,我们可以感觉这些能 量,有些人还能看到这些能量。我们的身体、情绪和思维就像是三个不 同层面的能量,我们在其中同时运转。这些不同层面的能量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这种多维性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去看待这个观点,即人这个存在 是同一时间在很多不同的层面运行,可能比这三个最为明显的方面还 要更多。在我们这个三维人格水平之上,至少还有一些甚至可能很多 其他层面的现实,那些也都是我们的归属所在。这些“更高的层面”只 有在我们能够触及它们的时候,才会被有意识地联结,这也就是我们所 谓的“超个人”的经验,是超越于人格的经验。但这种经验总是在当下 发生。它们是为我们提供意识、意愿和方向的那个层面的存在。 必须要指出的是,我们人格的三个“工具”都有意识和潜意识的部 分。我们显然拥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情绪内容,也拥有意识和潜意识的 认知模式和记忆,但这对我们身体层面也是如此。我们也许觉察到我 们某些身体的部位和功能,但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大部分的生理 功能没有觉察。大多数的功能尽管看起来高度娴熟,甚至富有“智 能”,但都是在无需意识的干预下完成自己特定的任务。因此,显而易 见,我们“更高的本性”是与我们的人格工具密切关联,这也是为什么 许多人确认本性可以通过身体来加以联结。我们在讨论DNA的具体 作用时会看到(见下一章),并有足够充分的理由来支持这个主张。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