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儿们--书画大师们的性灵人生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20世纪的中国画坛,曾经有两位响**的人物— —“南黄北齐”。“北齐”指的是齐白石,与他齐名 的“南黄”,便是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他,传统山水 画*后一座高峰,耄耋目盲以画示心,丹青瑟瑟浑厚 华滋。孟子云:“五百年必有**兴,其间必有名世 者。”在国画大师潘天寿眼里,黄。宾虹就是五百年 一遇的名世者。黄宾虹的思考和实践,带有世纪之变 的深刻印记。他一生融社会变法精神于绘画之中,* 终以“浑厚华滋”的L绘画风格,成为享誉中外的一 代艺术大师。 魂绕变法 1865年正月初一子时,黄宾虹降生在浙江金华一 户商贾之家,父母为这个出生在难得吉时的孩子取名 “元吉”。“**连双岁,五*分二年”的独特生辰 算法,让这个孩子一出生就满两岁。中国的古老传统 在他生命伊始,就已和他紧紧联系在一起。 王鲁湘:黄宾虹年轻时,用得*多的名字是黄质 ,文质彬彬的“质”。 骆坚群:对,所以他的字叫朴存,就是对“质” 字的一种解释。 王鲁湘:这代表着他们黄家的家风,崇尚老老实 实做人,老老实实做学问,可谓家学渊源。 骆坚群:是的。黄宾虹对家族有很完备的研究, 在《宾虹杂著·叙村居》、《歙潭渡黄氏先德录》等 著述里,从晋代开始对家族做了很好的整理。 王鲁湘:黄宾虹老家是安徽歙县潭渡村,所以他 有个常用的钤印叫“潭上质印”,但他实际上出生在 浙江金华。 骆坚群:黄宾虹的父亲是一个徽商,14岁就到浙 江金华跟别人做学徒,渐渐有了自己的产业。原配过 世后,他在当地续弦,黄宾虹是他与继室所生的长子 。 王鲁湘:就是说,黄宾虹有一半血缘是浙江的。 黄宾虹出生时,父亲生意如*中天,家境富裕。 熟读四书五经之余,他于幼年时期就在绘画、篆刻方 面展现出超群天分。6岁时,他开始临摹古人山水画 册,家藏和借来的古书画都临摹数遍,直至烂熟于心 。11岁时,他模仿的篆刻*是令父亲惊讶不已。他二 十出头离家到扬州游学,其间接触到**思想。作为 一名年轻的传统知识分子,这对他内心的冲击是巨大 的。18**年,黄家家道中落,举家迁回歙县老家。此 时他已娶妻生子,平淡的*子与他人无异。然而,这 种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打破。1**5年甲午战败,清** 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等 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这让他的一 腔热血瞬间被点燃,立即致信康梁,支持他们的变法 主张。 王鲁湘:现在我们到潭渡村黄宾虹故居,可以看 到有个很大的院子。这个房子是哪来的? 骆坚群:这是怀德堂的房子,起初是租的,后来 黄宾虹的父亲生意破产,带领全家回到歙县老家,就 把它买下来,又置办了一些田产。作为族里比较富裕 的地主,他家捐出一部分土地给没有田地的族人和来 自湖北、广东的流民,作为义田让他们耕种,由黄宾 虹管理。实际上,黄宾虹的祖先迁自湖北,所以湖北 人到歙县算是一种投奔。 王鲁湘:当时徽州当地人的宗族观念很重,这种 行为算是宗族内部的一种互助关系,也是一种情感的 联系。 骆坚群:是的,我相信他们对湖北抱有一种对祖 先的怀念之情。所以,后来黄宾虹*县衙门的委托管 理义田,怀着一种振兴家乡的愿望,将*初几百亩的 义田通过修筑水利扩至上千亩。此前,他已见过维新 派人士谭嗣同,接*了变法思想,遂将变法立足于乡 土开始实施。 1**5年,谭嗣同为招揽人才南下,得知消息的黄 宾虹马上托人求见。黄宾虹大费周折,终于如虔诚的 朝圣者般见到了谭嗣同。谭嗣同的慷慨陈词与黄宾虹 对变法的向往不谋而合,二人相谈甚欢。 王鲁湘:黄宾虹跟谭嗣同的见面,是一件很有趣 的事情。谭嗣同当时在皖南,可谓万山之中交通很不 方便的地方,一般很少出来。一次谭嗣同到达安徽贵 池,黄宾虹听到这个消息后,主动托了很多关系想结 识谭嗣同。 骆坚群:他跟谭嗣同见面,是在一个小酒馆里。 当时他很激昂地讲了很久,突然发现谭嗣同一语不发 ,就觉得有点奇怪,不知是自己说多了还是说错了, 于是停下来不再说话。这时,谭嗣同突然站起来,以 面对上千人演讲的声音慷慨陈词,中心意思是不变法 无以立天下,和黄宾虹对变法的向往不谋而合。然后 ,他们开始交流很多话题,关于教育,甚至关于妇女 解放。这是比较内向的黄宾虹,**次很外在地表达 自己的政治理想。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