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作者: 蒲丽霞|责编:刘天一//吴婷婷
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0.02
折扣购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ISBN: 978751157417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导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 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 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 是社会主义大学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课程。话语体 系承载着思政课的内容和表达,其完善的程度和作用的 发挥直接决定思政课的实效,进而影响培养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的效果。如何建设好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 ,从而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是一个现实、重要而又值 得研究的问题。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马克思曾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 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对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 建设这一选题的提出,绝不是主观臆想的理论创新,而 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具有一定的现实缘由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本书之所以选取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问题作为研究 选题,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建设问题决定着思政课的 目标实现。面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牢 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 道作用。“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课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 解决好话语体系建设问题。思政课话语体系的理论深化 和实践探索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的实效。那么,思政课话 语体系的内涵是什么,包括哪些要素,在教学实践中如 何运行并发挥作用,教者如何完成话语转换并进行有效 的话语传播?这一系列问题都关系到思政课能否坚持马 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能否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 态话语权,能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铸魂育人,能否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能否担当 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因此,对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问 题进行研究,是实现思政课目标、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的迫切需要。 第二,思政课话语体系所面临的挑战及问题制约了 思政课教学实效。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加之 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思政课 话语体系不得不面对全球化浪潮中意识形态话语的激烈 斗争,改革进程中社会深刻复杂的变化和信息化条件下 网络话语的独特性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在西方“自由话 语”冲击我国“主流话语”、网络话语削减官方话语、 个性化话语侵蚀课堂话语的现实情形下,思政课话语理 念僵化滞后、教育者话语强势、文本性和工具性的话语 主导等思政课话语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外部挑战的刺 激下更加显露,越发成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掣肘,从而 导致思政课话语的阐释力、说服力和引导力明显不足, 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其本身而言,思政 课话语体系作为体系而存在,就是关于话语的若干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