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2阴面)
作者简介
麦家,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1981年考入军校,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6年开始写小说,作品有《解密》《暗算》《风声》《风语》《刀尖》等。《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解密》入选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是中国首部被收进该文库的当代小说,并被英国《经济学人》周刊评为“2014年度十佳小说”。作品多被改为影视作品。担任编剧的电视剧《暗算》和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声》《听风者》是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狂潮的经典之作,影响巨大。
内容简介
我本名姓冯,是上海滩上的航运大亨(以前叫漕帮主 )冯八金的女儿。父亲原来的名字土得掉渣,叫八斤,当 了老板后才改为八金。父亲是铁匠出身,体格强壮,又从 小习过武,练了一身本事。作为上海滩上的一代漕帮主, 我家曾经家大业大,而这一切都是靠父亲当初拼命打出来 的。父亲有三个儿子,他们的名字都是龙啊虎啊马啊的, 而给我取的却是一个轻飘飘的名字:点点。父亲给我取这 么个名字大概是希望我永远生活在无忧无虑中,不要去闯 江湖,不要有承担,不要吃苦受难。如果不来日本鬼子, 父亲的愿望我想一定是能实现的。 但是,鬼子来了…… 是1937年8月13日晚上,我们全家人聚在餐厅吃夜饭 ,突然听见远处传来隆隆爆破声,像天幕被炸开,整个城 市上空都在抖。厨娘刚端菜上来,受爆炸声惊吓,手里盘 子打了斜,菜汤溢出来,洒在桌上,连连向大家道歉。但 接连而来的爆炸声掩盖了她的道歉声,我们都没听见,没 跟她搭腔。厨娘觉得很无趣,无话找话地说:“这是什么 声音啊?是不是打雷啊?”我们都知道,这不是雷声,这 是炮弹的轰炸声。我们都不吭声,只有父亲,接着厨娘的 话说:“打雷倒好了,就怕上海的天要变了。”母亲因此 责怪他说:“让你走你不走,天真要塌了,我看你怎么办 ,这么大一家子人。”父亲说:“哼,妇人之见,仗还没 打你怎么知道我们一定就要输。”母亲说:“邻居都走了 。”父亲响了声说:“你别拿人家来说事,我还没有老糊 涂,不会埋汰你们的。” 母亲没敢再说话。 在家里,父亲是绝对权威的,只有小弟才敢顶撞他。 我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大哥叫一龙,二哥叫二虎,小 弟叫小驹——我们都叫他小马驹。小马驹三岁时上街玩, 被一个混蛋裹进大衣绑走,要父亲拿两根金条去换人。那 时父亲还没有后来的发达,两根金条比他的命还值钱,他 没有去要人,结果人家发了狠,把小马驹的两只脚板剁了 ,丢在大街上。后来父亲发达了,金条多得要砌进墙壁里 ,可小马驹永远只能像一条虫一样在地上爬。父亲觉得亏 欠了他,所以对他宠爱有加。小马驹用两只残废的脚换来 了在父亲面前的任性,家里只有他可以不视父亲的脸色行 事。其次该是我了,因为我是独养女。外人都说我是父亲 的掌上明珠,父亲待我比谁都好。可我知道,父亲给我的 特权只是可以在两位哥哥面前耍耍小姐脾气,要在他面前 撒野,得趁他高兴。 就是说,我还是要看父亲的脸色行事的。 比如这天晚上,我其实很想站在母亲一边告诉父亲, 这场战争我们必定要输的。这不是说我不爱这个国家,我 要诅咒她输,而是我比父亲更了解这个国家和她的敌人— —日本佬。父亲那时在上海滩上是无所不能的,包括那些 在上海滩上混的日本佬——有些还是蛮有头面的,都对他 恭敬有余,称兄喊弟,常来找他办事,对他言听计从。他 在南京政府里有朋友,有的位高权重,消息灵通。也许是 受了这些人的影响吧,父亲一直对这场战争的输赢抱有幻 想。正因此,很多有钱有势的人相继离开上海,出去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