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系列:正道的谋略

南怀瑾系列:正道的谋略
作者: 南怀瑾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4.90
折扣购买: 南怀瑾系列:正道的谋略
ISBN: 9787559663276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生于温州乐清的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于中国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青年时代立下接续中华文化断层的志业,躬身践行七十年。以“经史合参”的方式讲授各家典籍,不限教派门户,纵横古今中外,深入浅出,生动幽默,深受海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

内容简介

老子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一个东西要把它收紧,必定要先使它放大;后世的用兵作战,以及政治军事谋略等等,经常看到这样运用。要使它衰弱,必先使它强大;要想把它废掉,故意先培养它,使它兴旺起来;要把它抓过来,还故意先行给予。从文字上看来,颇像前面解释的阴谋。 许多历史上的人物都学老子,但是学到负面去了,结果做人刻薄,做事厉害,好像都是坏在老子的这些观念上,认为天下的大计谋、大谋略、一切的心机手段,都由此而来。 其实,这是大家冤枉了老子,他是“执大象”,讲的是天下的大道理,正面的道理,也是自然的道理,自然的法则,同时教人看通因果,强调因果律的可怕,所以要注重道德。 花快要谢的时候,特别好看,日落时的太阳,光芒也最漂亮,这就是“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要收缩的东西,你先看到它张大,世事人事都是一样。上天要毁灭一个东西,反而先使它更好。最光荣的时代,强大到极点,也就是另一个衰亡局面的开始。中国古书说“天将厚其福而报之”。有时老天爷给你更大的福报,给你更大的机会,使你发财,使你得意,使你样样好,却也使你快一点结束,因为你得意到忘形,昏了头。我们读中外历史,看到许多成功人物,成功得太偶然,结果一下子就玩完了。 懂了这个道理,便了解老子所说的“是谓微明”。从微弱、渺小的地方,有智慧的人能看出大道理来。没有智慧的人,只看到眼前现象,只看到好的一面,而对于坏的一面,由于不懂因果循环的定律,只知道埋怨运气不好,埋怨老天爷不保佑,埋怨上帝不灵验,埋怨菩萨不加被,几炷香都白烧了。殊不知人生过程中的现象,在肉眼看不见的地方,“微明”已经表现得很清楚。如果检讨、反省起来,明天有什么事发生,从今天做的事就会知道,用不着神通。自己身体的情形,对不对劲,是否会病倒,心里都会有数,有感受的。可惜一般人没有这个智慧,没有“微明”。 由此看来,我们晓得,老子并没有教人用权谋做坏事,而是告诉我们做坏事的可怕。可后世读《老子》的人,依文解义,把这句话当原则去做坏事的也不胜枚举。一般人,有时候要求长官多加一点薪水或福利,长官立即批准给你,可是他心里对你不满,下一次遇到机会,他就会对付你了。这类事例很多,都是向坏的一面去学。我们看这些故事,不免读历史而流泪,替古人担忧。所以,说法与说话、写文章一样的困难,连讲道德的文字,也同样会被人引用到奸诈、权术手段上面。 天下事善恶是非在于自己,不在于教的人。 老子始终主张用阴、用柔、用弱,这也就是后世所讲的帝王术,被人认为是权术谋略的最高原理。 “柔弱胜刚强”,英雄虽征服了天下,但美人的温柔就能征服英雄。所谓柔弱,在做人的道德行为上就是谦退礼让,也就是吃亏。 “鱼不可以脱于渊”,鱼在水里的力量很大,生命力很强,一旦离开水就完了。所以,人要懂得自处之道,就像鱼不能离开水。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个国家生存的命脉所在,一定要掌握住,不能轻易给别人看见。中国历史上,都以龙来比喻皇帝,因为龙的体形庞大;然而它的性格柔软、温良,脾气最好。可是,它颈项下面三寸的地方不能碰触。因为龙的鳞甲都是顺鳞,只有颈下三寸是逆鳞,那是它致命的地方,绝对碰不得的。如果碰到龙致命之处,那就非同小可,不管你是谁,龙非把你消灭了不可。所以,历史上常常以披龙鳞来比喻帝王动怒。只有魏徵这个了不起的大臣,经常披唐太宗的龙鳞;也只有唐太宗这样的皇帝,能容忍他的直谏,这是历史上很少见到的事。 人的一生中,每人都有他致命的弱点,就怕人家指出来,所以都自我保护得很严密。遇到一个不懂事的人,偏要把它指出来,那就非同小可了。很多古代了不起的帝王,下面有的大臣,专做这种“披其龙鳞”的事,专指出弱点或错误的地方。当然,了不起的唐太宗他是接受了,可是,这是很难做到的,需要高度的忍耐才行。 一个人自我的意见固执起来时,在要紧的关头,左右高级干部硬加以反对,要把你的意见修正过来,那是很痛苦的,到了当权的地位就会知道。一般读书人对这个道理,讲起来很简单,因为他只是读书,没当过权,坐在书房里谈理论,当然度量很大,等自己有一天当了权,那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家中的钥匙放在口袋里,你愿不愿意拿出来告诉大家,我家里的黄金美钞就是用这一把钥匙取的,你能这样示人吗?同样的道理,人生事业,国家大事,道理都是一样。 从“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句话,与上面这几句配合起来,老子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在平常不注意的地方,埋下的失败种子,后面所遭遇的痛苦,只是一个结果,它的前因并不在今天。 儒家只讲一个原则,孔子的说法是存诚,要我们“戒慎小心”;老子道家的文章,则专门指出现象来。这两家看起来虽然不同,道理都是一样。 \"◎南怀瑾讲中国智慧系列:《正道的谋略》《人生无真相》《中国有文化》 南怀瑾先生法定继承人、南怀瑾文教基金会指定授权,纪念南怀瑾先生逝世十周年系列作品 ◎南师学贯百家,融汇中西,一生著作近百本,总字数约千万,内容无不广博而宏大。本系列化繁为简,主题明确,每本书只专门解决一个现代人的核心大问题,在千万字原稿基础上汇编出十余万字精华文章,打磨一年,既保留南师博学通达、生动幽默的原汁原味,又更加好读实用。 ◎所谓谋略,就是抓住别人的弱点,达成自己的目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有这样的精神和才具,以寡击众,以弱击强,以长制短,以短制长,这是一个很高深的本事,比做生意还难。”——南怀瑾 ◎在选材上,本书之所以主推道家思想,是因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家只是百家之一,伟大的孔孟思想也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全部。道家思想始终影响着中国社会历史,兼收并蓄,杂用百家,才是面对一切现实问题的正道。 ◎ 一说到谋略,人们会进而联想到阴险圆滑、工于心计、惯用权谋,这种观念错误得很严重。阴阳是一体两面,本无善恶。无论阴谋阳谋,都要活用。道家主张用谋略要以诚恳之心为大原则,而不提倡专以阴谋害人,实则教人遇事不可勉强用事,要懂得顺势而为,此即《正道的谋略》的用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