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刻经处/符号江苏口袋本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公务之余,杨仁山与同僚王荫福(字梅叔)及友人 魏耆(字刚己,魏源之子)、赵烈文(字惠甫)、刘翰清 (字开生)、张守恩(字浦斋)、曹耀湘(字镜初)等佛学 同好一起钻研佛学经典,讨论切磋,探究佛理。这六 人都曾是曾国藩的幕僚。曾国藩平定江南之后,在重 振儒学的同时,也注意恢复佛教、道教文化,客观上 为中国近代佛教的复兴,起了促进作用。 其时江南因久经劫火,文物典籍损毁殆尽,以致 一经难求,连《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都不可 得,佛教徒中认真研读佛经的也不多。杨仁山和朋友 们认为,当此末法世界,弘扬正法,首先要刻印、流 通佛经,以传布法音,普济众生,于是发愿刻印佛经 。当时同人之中,最为虔诚的是扬州人郑学川,不久 即出家为僧,法名妙空,自号刻经僧。 杨仁山在王荫福家见到魏源所辑《净土四经》( 即《无量寿经》一卷、《观无量寿佛经》一卷、《阿 弥陀经》一卷及《普贤行愿品》一卷),喜出望外, 当即募资重刻,并在同治五年(1866)农历十二月初八 佛成道日撰写《重刊净土四经跋》阐明原委。这是他 们选印的第一部经书,也被作为金陵刻经处印经以弘 法、弘法以利生事业开始的标志。创办之初,曾名经 书局,亦名法幢经坊。 此后几经筹划,同治七年(1868)中秋,杨仁山与 杨长年、余治、隆凯臣、赵彦修、龚定瀛、魏耆、徐 璧如、刘翰清、许樾身、黄桐轩、赵烈文、张守恩、 魏彦、唐仁寿、汤裕等十五位居士发起人公议,最后 由杨仁山手订《募刻全藏章程》与《金陵刻经处章程 》,在金陵鸡鸣山北极阁发布。章程规定,刻经处设 主僧一人,即由妙空法师担任,因妙空法师又有外出 劝募之任,故另请一人代为料理;又设写手一人、刻 手七人、香火两人。刻经费用,除发起人按月认捐外 ,另派人外出劝募。同时公布的文件,尚有妙空法师 领衔的《募刻全藏疏》和《募刻全藏初起目录》,并 规定了刻经原则:凡有疑伪者不刻,文义浅俗者不刻 ,乩坛之书不刻。刻经处即设置于北极阁。 金陵刻经处是近代中国第一家由私人创办的融雕 版、印刷、流通及佛学研究于一体的佛经出版机构。 如果说《大乘起信论》是杨仁山人生际遇的转折点, 那么,杨仁山创立的金陵刻经处,则成为近代中国佛 教命运的转折点。中国近现代佛教文化教育事业全面 复兴的恢宏篇章,由此正式启动。 妙空法师出家前即是饱学之士,学识贯通儒、释 、道,善于交际,口才便捷。他是金陵刻经处的创始 人之一,同治七年(1868)至十三年(1874)间,作为金 陵刻经处的主僧,担任劝募之职。金陵刻经处成立后 ,他又先后在如皋、杭州、常熟和扬州等地建立了刻 经处。后因南京北极阁藏版之所与他人发生争端,妙 空法师乃回扬州砖桥,专力经营江北刻经处,刊印经 籍。此外尚有曹耀湘居士创办的长沙刻经处,杨仁山 居士的门人、学友徐蔚如、周叔迦、徐平轩、蒋维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