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军传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一故乡的童 年岁月 过了小年过大年,该 是春天了。可是,1908 年的辽西山区,竟然一丝 春意都没有。寒冷的大北 风摇曳着稀疏干枯的树枝 ,不时卷起地上的枯叶和 沙尘,抽打在行人的脸上 。人们紧裹着身上单薄的 棉衣,用戴着棉手巴掌( 即棉手套)的手捂着口鼻 ,呼出的白色哈气使眼睫 毛、帽檐下露出的头发, 都凝上了一层霜。他们歪 着脖子,低着头东倒西歪 地行走着……陡峭的悬崖 ,幽深的沟谷,如羊肠子 一般的崎岖山路,曲曲弯 弯,坡坡坎坎,石头压着 石头,石头挨着石头,满 山遍野的石头哇!哪里有 路哇?应了鲁迅先生的一 句话,“走的人多了,也 便成了路”。完全可以想 象,这样的路,人走上去 怎么能不颠颠簸簸、磕磕 绊绊,甚至是东倒西歪呢 ?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只有努力拼搏呀! 一头灰黑色的瘦骨嶙 峋的老驴,喘着粗气,四 蹄奋力地向山上攀登着, 登上了一个大陡坡,接着 又下了一个大山梁,就这 样上坡下岭,一个山梁接 着一段山坡…… 骑驴的是一位十三四 岁的俊俏的小姑娘,怀里 缠裹着一个包着棉被的男 婴,小姑娘两手合围紧紧 地搂着他,一只手还紧紧 地拉着驴的缰绳。走在驴 后的是一位面容憨厚的青 年男子,手里拿着一根红 荆条,不时地抽打着、吆 喝着老驴赶路……他们是 萧军的四叔和五姑,顶着 北风,冒着严寒,抱着刚 刚七个月大的萧军,骑着 毛驴到外屯去“赶奶”。这 就是萧军《我的童年》中 呈现给读者那令人心酸的 一幕。 一、萧军的故乡、故 居、家族 萧军本姓刘,1907年7 月3日(即农历五月二十 三)出生在锦州城西北35 公里处的一个小山村。 那是一个风雨凄迷的 凌晨,狂风大作,一股急 速翻腾的云浪,从西南方 滚滚而来……天低云暗, 乌云像赶集似的前拥后挤 着,一个劲儿地压向低空 。云层越来越厚,天宇越 来越低,仿佛伸手就会触 到,让人透不过气来…… 无边的黑暗像贪婪的 恶魔一样,似乎要把整个 世界吞咽掉。远处的大山 ,近处的房子都被笼罩在 烟雾里,迷蒙一片、不可 分辨……突然,一道强光 划过了天际,震人心魄的 雷鸣伴着刺眼的闪电隆隆 响起。俄顷,大雨倾盆而 下,起伏绵延的松岭山脉 像大海的波涛在风雨中滚 滚荡荡、起起伏伏。门、 窗被雨水拍打得啪啪作响 ,树枝树叶哗哗地彼此撞 击着,咔嚓一声,粗大的 柳树上一根枯枝被雷雨折 断了…… “哇——哇——哇——” 一声声极具穿透力的畅快 淋漓的哭声,从位于下碾 盘沟村最南端、中间的刘 家小院里传出来。 “生了!生了!” “是个大胖小子呀!” 踮着小脚儿的女眷们欣喜 地传递着消息。这时,只 见刚出生的男婴紧闭着小 眼睛,张大嘴巴哇哇地哭 着,这哭声似乎向世人宣 告:下碾盘沟里蹦出了一 个石头疙瘩,中国现代文 学史增加了一位具有传奇 色彩的著名革命作家! 男婴的祖母急急忙忙 解开袄褂那宽大的大襟, 把宝贝孙子兜裹在怀里。 这小生命来到人世上,得 到的第一次温暖竟是祖母 的体温哪!刘家的女人们 围着他,望着他,指指点 点,轻声轻语地议论着、 夸赞着;男人们在外间屋 转悠着(当地风俗是男人 不得进入女人的产房), 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 笑容。这可是刘家的长房 长孙哪!当即,男婴的祖 父就给他起了乳名,叫“ 欢气儿”(欢喜意)。后 来起了大号叫刘鸿霖,家 里人除了称他乳名“欢气 儿”外,还亲切地叫他“小 林”。(“萧军”这个笔名 是1934年10月,他27岁 那年,在青岛给鲁迅先生 写第一封信时开始使用的 。)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