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与敬意(走近父亲钱穆)(精)
作者简介
钱行,江苏苏州人,国学宗师钱穆先生次子。年届八六,读写不辍。于古典诗词、人文典故、民生教育等,多有关注。曾是《澳门日报》“新园地”副刊专栏作者,常年为《文汇报》“文汇读书周刊”、《读书》杂志、《姑苏晚报》等报刊杂志写稿。
内容简介
怀念父亲钱穆 1990年8月30日,接到从 台北传来的噩耗,得知家父 钱穆先生9时许在家中谢世 ,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我1984年与父亲在香港 会面以后,总希望有朝一日 能侍奉左右,聆听教诲,尽 人子之责,但这样的日子永 远不会再有了。 父亲一生为学不厌,诲 人不倦,著有《先秦诸子系 年》等书七十余种。晚年他 视力衰退后,把最后一部七 十五万言的著作命名为《晚 学盲言》,目虽盲而仍要学 。他的治学精神是留给我们 子女与国人最宝贵的财富。 不论环境如何艰难,学 术上怎样忍受孤独,受到批 判,或者得到荣誉和颂扬, 父亲始终自然率直,从来不 哗众取宠,无意世俗名利。 他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对 历史文化的挚爱之中了。 恂恂一介儒者 教学备受 推崇 我们家世代书香,祖居 无锡七房桥一个五代同堂的 大宅。但到父亲这一代,日 子过得十分艰难。父亲十二 岁丧父,中学毕业后,知道 无望进大学深造,乃刻苦自 学。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 从教小学到中学、大学。据 说他执教之时,一口无锡官 话,讲课生动,两眼炯炯有 神,居然把学生们都吸引住 了。没有人会打瞌睡的。当 时有“北胡(适)南钱(穆)”之 说。胡适有开创学风之功, 而钱穆以学识渊博备受推崇 。 父亲一直以继承祖国传 统文化为自己的职责,围绕 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为中心 进行教学和研究,十六岁时 ,他读了梁启超的《中国前 途之希望与国民责任》一文 后,心灵上激起极大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