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秀出来--青少年的学习与成长(阳光青少年必读珍藏本)/在阳光下奔跑系列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俗话说:“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这句话给我们学习上的指导意义很大。学习中有 质疑的精神,对书本上的知识敢质疑,才能有所开拓 ,有所进步。 “学习”和“质疑”是我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经历的两个阶段,学习的知识越多,我们对知识的质 疑就越多。用质疑的眼光看世界可以让我们思考更多 的问题,让我们更加用心去钻研问题、解决问题。 在循环往复的质疑和求证之下,我们的认识水平 会不断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质疑”是“创新” 的源泉。 科学离不开质疑,如果说创新性是科学进步的“ 发动机”,那么质疑主义就是“刹车”,两者缺一不 可。我们应该大胆质疑。质疑不仅是源于知识经验冲 突的一种反应,更是科学的一种规范,科学需要“有 条理的质疑主义”。 科学需要确切的证据,这不仅意味着我们要排除 一切好恶偏向和主观推测,还意味着不能过分依赖原 有知识和经验,甚至权威的解释也不是最终的判断标 准,在科学问题中,上千人的权威并不比单独一个人 的谦卑的论据更有价值。 比尔·盖茨生性好动,喜欢独立思考,酷爱读书 。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他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远远超 过了他的同龄人,以至于在课堂上常常找老师的“麻 烦”。如果老师讲课出现了纰漏,比尔·盖茨会毫不 犹豫地指出来,因此老师们讲课时总是小心翼翼的。 在十年级的时候,他和物理老师格雷·马蒂诺展 开过一场激烈的论战,争论的是关于气体膨胀的问题 。物理老师气极地说:“你以为你是谁?” “我?我认为你错了,彻底错了!”比尔·盖茨 据理力争,坚持己见,当仁不让。 辩论一直延续了一个星期。老师带着盖茨又是查 资料,又是做实验,几乎把自己的“家底儿”全抖出 来了,才让这个“难缠”的盖茨心悦诚服地点了头。 这就是一种不迷信老师、敢于质疑老师的求学态 度,也因为这种敢于质疑的态度,为比尔·盖茨之后 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果他不敢质疑老师所讲 述的知识,那么,很可能他的一生都会像路边的一粒 沙子一样被历史的大海淹没了。 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际的,知 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 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 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 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地就是问 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 的确如此,如果生物学家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 ”的质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 天文学家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质疑,也不会有 “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得我 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 识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 便的怀疑。 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发现。他们相 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 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 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 。 在学习中,有的青少年往往还会犯一个错误,认 为课本是全国统编教材,是经过很多专家审定过的, 不可能有错。事实并非如此。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很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 ,《十万个为什么》也是这样写的,而有个13岁的学 生聂利却发现许多时候蜜蜂即使翅膀不动,仍然嗡嗡 叫个不停。于是她对教材产生了怀疑,并开始进行实 验。 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之后又剪 去蜜蜂的双翅,仍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为了找到蜜蜂 的发声器官,她把蜜蜂的身体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 仔细查找,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子 还小的黑点。聂利通过多次实验证明,蜜蜂的发声器 官就是这两个神秘的小黑点。 可见,教材上的东西也并不是全对的,所谓的专 家观点也是会有错的。所以,我们青少年要勇敢地质 疑,要敢于说“不”。 在我们质疑书本上的知识的时候,可能是毫无根 据的,也可能是有不太充分的根据的,只要我们敢于 大胆假设,那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小心求证了。 小心求证,就是要我们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 自己假设的问题进行一步步的证明。如盖茨质疑物理 老师,最后他们一起查资料,做实验解决了问题。聂 利认为蜜蜂也有发声器官,并经过多次实验证明了自 己的观点。这就是求证的过程。但是,如果没有“小 心求证”这一步,那么我们的假设恐怕都是“空想” 。 或许我们的假设有时是错误的,没有关系,我们 还是可以从错误中增长知识。或许我们也能像哥白尼 提出“日心说”一样,成为一颗开创新学术观点的璀 璨明星呢!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