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忆双亲师友杂记/三联精选
作者简介
钱穆(1895.7.30-1990.8.3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内容简介
三、五世同堂 七房中人丁衰旺不一,初则每房各得良田一万 亩以上。继则丁旺者愈分愈少,丁衰者得长保其富 ,并日增日多。故数传后,七房贫富日以悬殊。大 房丁最旺,余之六世祖以下,至余之伯父辈乃得五 世同堂。余之曾祖父兄弟两人,长房七子,次房五 子,又分十二房。故余祖父辈共十二人。一宅前后 共七进,每进七开间,中为厅堂,左右各三间,供 居住。又每进间,东西两偏有厢房,亦供居住。宅 之两侧,各有一长衖,皆称弄堂。长房七家由东弄 堂出入,次房五家,由西弄堂出入。中间大门非遇 事不开。其后每家又各生子女,先祖父鞠如公为东 弄堂七房之长,即生四女两男共六人。故余有四姑 母、一伯父,先父最小为一家之幼。其他家以此为 推。故五世同堂各家,分得住屋甚少,田亩亦寡。 自余幼时,一家有田百亩二百亩者称富有,余只数 十亩。而余先伯父及先父,皆已不名一尺之地,沦 为赤贫。老七房中有三房,其中两房,至余幼年皆 单传,一房仅两兄弟,各拥田数千亩至万亩。其他 三房,则亦贫如五世同堂。 贫富既分,一切情形亦相悬隔。老七房中之三 房富者,轮为乡间绅士。上通官府,下管附近乡里 赋税差役等事。有他事争执,亦至绅士家裁判,可 免进城涉讼。七房桥阖族中事,亦渐归三房轮为绅 士者主持决夺。余四房避不参预。相传五世同堂内 西弄堂一寡妇,尚称富有,一子未婚,一女未嫁。 其子常犯规越矩,多行不法。其时,大家庭之规模 尚存,而大家庭之礼法,已荡然不见。诸祖父叔伯 兄长前辈,皆莫奈之何。其时为绅士者为老七房中 之第三房,对之屡加教斥,亦不听。乃送之县狱。 五世同堂内渚祖父皆竞赴老三房请求释放。不许, 谓需拘禁有时,或可有悔改之望。不幸其子竟瘐毙 狱中,值老三房绅士亦卧病在床。一夕,其瘐死者 之母,忽梦子来诉,已在阴司申冤得直。请多烧冥 襁,可供地下使用,使速毙。其母醒,告其女,女 亦同梦此事。翌晨,告素常相亲诸家,亦有同获此 梦者。乃赴市购大量锡箔。凡五世同堂中妇女,皆 竞折之。堆门外大广场焚化。此间大堆纸锭烧完, 西边老三房病绅亦告气绝。此事在余幼年,尚闻传 述。则诸房间之感情隔阂,亦可想见。 五世同堂之大门,悬有五世同堂一立匾。第二 进大厅为鸿议堂,为七房各宅中最大一厅,淮军讨 洪杨驻此,集官绅共议防守事宜,因名。第三进为 素书堂,后四进堂小无名。西弄堂五叔祖分得素书 堂之西偏三间为其家屋。不知为何,一人亲自登屋 拆除,惟素书堂,及堂匾尚保留。拆下砖瓦木石, 尽以出卖。诸兄弟竞未能劝阻。鸿议堂本有楠木长 窗二十四扇,精雕西厢记全部,亦为宅中人盗卖。 堂中长案大桌及几椅等,亦盗卖一空。仅五世同堂 一宅之内,其分崩离析,家法荡然已如此。其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