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得星辰满袖行(王国维传)

摘得星辰满袖行(王国维传)
作者: 慕成雪
出版社: 江西人民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19.80
折扣购买: 摘得星辰满袖行(王国维传)
ISBN: 9787210075677

作者简介

慕成雪,三朵时光签约作者,痴迷民国文化的小女子,喜欢徜徉于民国文学的殿堂,沉醉于彼时的光阴故事,遂将情感汇于笔端,书写一串串烫心的文字。主要作品:《惊鸿一瞥,生死白头:徐志摩的倾世浪漫》。

内容简介

王国维出生之时,中国正处于传统帝制向共和宪 政转型的动荡时代,既布满机遇,又充满挑战。那时 的中国就如同一辆轰鸣而过的列车,从历史的这头呼 啸着奔向新希望的另一头,而王国维正好搭上了这班 驶向新社会的列车。 海宁王氏乃当地的书香世家,王国维之父王乃誉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以幕僚的身份任职于江苏省溧阳县 县衙,家境虽称不上大富大贵,却也是达到了温饱的 水平,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小康。 若要追溯家世,王家当真是“海宁巨族”。王氏 家族的祖籍河南开封,王家的远祖王禀作为家族中的 重要人物,北宋靖康年间官至河东路马步军副都总管 。在“靖康之难”时,他奉命驻守太原城,带领守城 将士英勇抗击南下侵宋的完颜宗翰的西路军,最终因 城中粮食耗尽,无抵抗之力,兵败失守。王禀只得背 负宋太宗画像,带着长子王荀突出重围。逃出城外不 久就在金国铁鹞子重甲骑兵的围追堵截下,被逼跳入 汾河,溺毙而亡。 太原虽破,但王禀功不可没,因为正是他守城有 方,让太原城在无援军的情况下,坚持了九个月之久 ,在开封和金国南下路线上拉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已经建立南宋的宋高宗赵 构思及太原一战,追封王禀为安化郡王,并赐谥号“ 忠壮”,加封他的儿子王荀为右武大夫、恩州刺史。 宋高宗还特召王禀长孙王沆,准其在直隶临安府海昌 城建造“安化坊”居住,并准其“袭封前爵”。由此 王氏一脉真正在海宁落根延绵。 王禀的英勇事迹受到海宁百姓的敬仰,王氏祖庙 里时常有人前来吊唁进香。王禀对国君的忠诚令人们 久久不能忘却,直至明代还有人兴建了“宋安化王祠 ”,香火鼎盛。 遗憾的是,“穷不出五服,富不过三代”。世袭 “安化王爵”的王沆及其子孙不思进取,成天饮酒作 乐,到王国维父亲王乃誉这一代时,王家早已家道中 落。而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更是让王家雪上加霜。 1851年(咸丰元年),广西金田爆发的太平天国 运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据了清朝的半壁江山 ,富饶的江浙一带便在其中,而当时被称为“天下粮 仓”的海宁更是成了太平天国政权的经济命脉和物资 补给大本营。 1863年(同治二年),清政府对太平天国进行围 剿,但太平天国对于海宁是严守不放。于是,清政府 和太平天国在海宁爆发了一场又一场的势力争夺战, 这让原本富庶的海宁在战争的摧残下迅速地衰颓,不 仅经济衰退,而且政事混乱。 当1864年清政府勉强取胜重新夺回海宁时,此时 的海宁已经遭受了惨重乃至毁灭性的创伤,早已不复 往日风光,三千里的吴会之地随处可见断壁残垣,哀 鸿遍野,民不聊生。 烽烟四起,家国无存,本来就被败得差不多的王 家更是一落千丈。王国维的曾祖父王瀚,本生祖父王 嗣旦为躲避战乱逃难至上海,不久相继逝世。 当时的王乃誉还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在亲友的 帮助下安葬了两位老人后,一贫如洗,只能在杂货铺 当学徒谋生。战争结束后,随杂货铺迁返至硖石镇, 投奔了作溧阳县令的亲戚,这才得到了稍好一点的谋 生与求学环境。入不敷出的家境使得王乃誉不得不外 出谋职,在经过长期努力奋斗之后,王家才终于得以 喘息,慢慢走上小康之路。“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 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的确如此。 曾经帝王时代创下丰功伟绩的英雄们还在历史的 丰碑上飘扬,“一生功名奉国家”的伟大抱负深深感 染着海宁县少年的心;而名利来去匆匆、世事沧桑变 幻的无助感又让这个家庭在一种敏感而多愁的氛围里 浸泡着。 王氏毕竟系属江南名门,虽说家道中落,但祖上 不乏文臣武将、文人墨客,家中藏书汗牛充栋,文化 底蕴深厚,王国维从小便受到了士大夫文化气氛的熏 陶,尤其是父亲王乃誉的影响。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