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即修行(王阳明传)

人生即修行(王阳明传)
作者: 梁启超//胡越//王勉三//释太虚|责编:高红勤
出版社: 应急管理
原售价: 52.80
折扣价: 25.90
折扣购买: 人生即修行(王阳明传)
ISBN: 9787502078430

作者简介

王勉三,生卒年不详,民国时期研究王阳明的著名学者,其《王阳明生活》一书,被后来出版的许多重要的王学著作广泛证引,影响颇大。

内容简介

一、阳明出世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 大明成化八年,正是西元1472年、民国纪元前440 年,在古历九月三十日,中国浙江省余姚县里,出了一位 大儒!虽然当不起救世之主、儒家之宗,但是他的哲学和 他的教育主张,在今日世界,确卓然不可磨灭。倘若大家 能实行他的学说,不但可以提高人群道德,还是无量数儿 童的救星哪! 这位大儒,姓王,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子,本 是晋朝山东琅琊孝子王览的后代。王览的曾孙,就是书学 大家王羲之,甚爱慕浙江山水佳丽,便迁居山阴。传到二 十三代,有个王寿,从达溪再迁到余姚,自此便为余姚 人。王寿的五世孙王纲,文武出众,在明太祖时,征苗捐 躯,朝廷特命立祠,春秋祭祀,这是阳明的五世祖。王纲 传彦达,号秘湖渔隐;彦达传与准,自号遁石翁,精通 礼、易,隐居不仕;与准传世杰,人呼槐里子;世杰传天 叙,号竹轩,为人胸次洒落,吟歌自得,时人都比他做陶 靖节、林和靖,这是阳明的祖父。他父亲单名一个华字, 表字德辉,别号实庵,晚年自称海日翁,曾经读书龙泉山 中,时人都称他龙山公,成化十七年(1481)状元及第, 做到南京吏部尚书。他常常思念先世羲之公的故居,再从 余姚迁到越城的光相坊。后来阳明也在越城东南二十里 地,有个阳明洞,筑室读书,所以学者都称他阳明先生。 阳明生小就很聪明,况且养育在这诗书旧家,环境又 好,到了五岁,家里还没有教过他识字,他忽然把祖父常 读的书读起来了。王天叙一听,好不奇怪!过去问他,他 回说:“我常听得祖父这样读,早暗暗记熟了。” 二、金山赋诗 成化十八年(1482),阳明十一岁 王华在京供职,派人迎接他父亲王天叙到京里去住。 那时阳明才十一岁,他祖父带着同行,路过镇江,王天叙 天性潇洒,自然要流连一番,便和众宾客在金山寺饮酒取 乐,领略那大江风物,大家兴致甚豪,正要即席赋诗,还 没有成句,阳明忽然在他祖父身旁,高声吟道: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众宾听罢,个个惊异!便命他再做一首,以寺中“蔽 月山房”为题,阳明又毫不思索,随口吟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于天,还觉山小月更阔。 看他第一首诗,气概不凡,第二首,思想高远,就知 道他胸怀豪迈,推理精深。所以后来治学问、办政事,能 跳出当时人的旧范围,独树一帜,不像常人那样徒读古书 了。阳明随着祖父到京,住过一年,命他就塾读书。父亲 王华,见他举动,豪迈不羁,心中常常担忧,独他祖父王 天叙,料他将来有了学问,必能自己检束,决不会因此遭 祸殃身的。 阳明自从就塾读书以后,每每喜欢对着书本,静坐不 动凝神着想。有一天,忽然问塾师道:“怎样算第一等 事?”塾师说:“只有读书,中进士。”阳明疑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