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插图珍藏版

茶花女:插图珍藏版
作者: 著 者:[法] 亚历山大·小仲马 绘 者:[法] 玛丽·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4.60
折扣购买: 茶花女:插图珍藏版
ISBN: 9787559486943

作者简介

著者 [法]亚历山大·小仲马(Alexandre Dumas fils,1824—1895) 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出生于法国巴黎,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因与父亲重名,被称为小仲马。他幼年时由母亲抚养,直至七岁时,大仲马才从法律上承认这个儿子。受父亲影响,小仲马热爱文学创作,为了避讳父亲的光辉,他不断变换笔名投稿,但屡屡遭拒,直到1848年长篇小说《茶花女》发表,他因此扬名文坛,后成为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期间的重要作家。1875年,小仲马以多数票当选法国最重要学术机构法兰西学院院士,这是父亲未曾获得过的极高荣誉。另著有戏剧作品《半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克洛德的妻子》等。 绘者 [法]玛丽·洛朗森(Marie Laurencin,1883—1956) 二十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生于巴黎,“洗衣船”前卫艺术家团体一员,与毕加索、布拉 克等人往来,受到立体主义及野兽派的影响。她的画风独特,画作中的人物几乎全都是 女性,整体展现出梦幻、朦胧的氛围,曾为香奈儿女士等知名女性及杂志绘画,在二十 世纪早期以男性为主导的现代艺术运动中占有重要一席。 [法]保罗·加瓦尼(Paul Gavarni,1804—1866) 法国版画家,生于巴黎,以其独特的石版画工艺而闻名,在画报与流行杂志上发表过四千 余幅插画,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版画家之一、十九世纪艺术的革新者,作家巴尔 扎克、诗人戈蒂耶、文学评论家奥古斯丁·圣伯夫等均为他的支持者。 译者 郑克鲁(1939—2020) 我国著名翻译家,在翻译、教学和研究三大领域都有不凡成就。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 语系,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研究生,历任武汉大学法语系主任兼法国问题研究所所 长、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所所长等,代表译作有《基督山伯爵》《茶花女》《悲 惨世界》等,著有专著《法国文学史》等。

内容简介

◎ 小仲马享誉世界的代表作,开创“落难女郎”文学的爱情经典,香奈儿女士的灵感源泉 ★亚历山大·小仲马24岁时根据自己与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爱情故事创作《茶花女》,描绘了主人公玛格丽特与阿尔芒之间跨越社会阶层与偏见的纯粹爱情,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从小说到剧本到歌剧,《茶花女》都获得了现象级的巨大成功,小仲马由此摆脱文豪父亲大仲马的盛名影响,从岌岌无名到家喻户晓,更被授予法兰西文学院院士的职位,成就了在法国文学界的至高荣誉。 ★19世纪林纾译《巴黎茶花女遗事》将《茶花女》引入中国,成为中国第一部最具影响力的西方文学名著,给彼时的中国文学界带来强烈冲击,促成了中国言情传统的现代变革。 ★法国历史上第一部以交际花为主角的文学作品,打破传统的文学界限,通过妓女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罪恶,提供了对人性、社会和道德观念的深刻反思,开创《悲惨世界》中的芳汀、《羊脂球》中的伊丽莎白等“落难女郎”文学形象的先河。 ★对可可·香奈儿女士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她时尚创作的灵感源泉,她说:“《茶花女》就是我的一生。” ◎ 萌芽的女性主体意识,难逃的社会藩篱,浪漫情怀+现实批判,金句迭出,醍醐灌顶 ★ 小说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语言塑造了玛格丽特的形象,她不甘被命运摆布,目睹上流社会的腐败,却依旧渴望自由和真挚爱情,追求人格的清醒和独立,突破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展现了女性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被视作女性主义运动中的重要文化符号: °即使我活不了多久,我也会活得比您爱我的时间长些。 °我早应物色一位年轻的情人,他任我摆布,一往情深,毫不猜疑,得到爱情却不要求权利。 °男人们眼巴巴地期望着得到一次的东西,给了他们以后,时间一长,他们非但不满足,反而要他们的情妇讲清现在、过去甚至将来的情况。 °如果眼下我决意再找一个情人的话,我要他具有三项罕见的品质,就是他要信赖人、顺从和谨慎。 °唯有男人才硬得起心肠不给人宽恕。 ★ 玛格丽特在法国七月王朝骄奢淫逸的社会风气与拜金主义的影响下走向深渊,成为男性玩物,与阿尔芒相恋之后又不得不向父权制和旧社会的道德观念妥协,牺牲这份爱情,对她个人悲剧的血泪控诉,对人性深处的冲动、嫉妒、渴望、挣扎和矛盾地一一袒露,揭示了社会的伪善与道德败坏,使《茶花女》在不胜枚举的爱情故事中脱颖而出,成为跨越时代和地域的不朽经典: °我宁可经过长期等待,做出巨大的牺牲,才获得她的爱情。我们这些男人,就是这样处世的。要是想象能给我们的感官以诗意,肉欲能向心灵的幻想让步,那就是莫大的幸事了。 °人生只不过是反复完成持续不断的欲望,灵魂只不过是维持爱情圣火的守灶贞女。 °我对她的爱情过于强烈,以致变成了仇恨,看到她每天这样痛苦,我感到幸灾乐祸。 °人们谴责这些女人,又不听她们申诉,蔑视她们,不给她们公正的评价。 °你们同情从未见过阳光的盲人,从未听见过大自然和音的聋人,从来不能表达自己心灵之声的哑巴。而在那种假惺惺的廉耻的借口下,你们却不愿同情这样的心灵失明,灵魂重听和良心哑巴。 °…… ◎ 翻译家郑克鲁先生经典译本、译序全新修订,忠实呈现原著语言风格和抒情意味 ★ 经典译本:《茶花女》不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取胜,却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富有抒情意味,作者的切身经历更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动人的情感表达。郑克鲁先生的《茶花女》译本忠实于原著语言风格与抒情氛围,同时兼具文采,精彩地传达原作的精髓,用词简洁准确、形象生动,结构紧凑,毫无赘言,情感真挚,感染力强,传递了小仲马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同情,使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是众多读者心中值得信赖的佳译。 ★ 近七千字译序:时至今日,我们为何还要阅读《茶花女》?古往今来,描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不胜枚举,为何《茶花女》获得世界声誉,在亿万读者中流传?在译序中,郑克鲁先生对作者小仲马的成长经历,故事的创作背景、写作手法、主题思想进行了深入解读,引导读者更加全面而客观地了解这部经典著作。 °这部小说如此突出的反响,必须同时从一个女子肖像的真实和一个男子爱情的逼真中,寻找深刻的根由。 °在作者笔下,男女主人公都有真挚的爱情。一个甘于牺牲自己向往的豪华生活,处处替情人着想,不肯多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