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7.00
折扣价: 25.20
折扣购买: 千年繁华(2喜乐京都)
ISBN: 9787108063694
“活在岁月的流转中,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啊。”我 大汗淋漓地穿过嘈杂的人群时,脑中突然闪过这个念头。 这是京都祗园祭宵山,7月16日的晚上。黄昏时分天色 渐暗,我和从前东北大学的女同学一起,咬着牙走遍了夜 色中的京都。 1945年(昭和二十年)的夏天是一段很不平静的日子。 仙台市虽说是宫城县首府所在地,也是东北六县中最大的 城市,但人口也不过区区二十万。所以,当7月9日深夜到 10日之间,美国的B一29大队空袭仙台市后,市中心几乎全 被炸毁。我所住的宿合因为靠近郊区而幸免于难,但也吃 了好几颗燃烧弹,一切都烧光了。 当时,也就是于1943年(昭和十八年)进入东北帝国大 学就读的女学生共有九名,分别主修日文(五名)、日本史( 一名)、哲学(二名)和心理学(一名)。那时学院是文学和法 学混合,而这所大学原本就以理科收女生而闻名(竟然在 1913年[大正二年]大学准许女子入学时,就收人化学系一 名,数学系两名,共计三名女性入学)。这一年秋天入学的 九名女性全部都是文科的。九人交情甚笃,战争末期大家 吃尽了苦头,还是勉强过着大学生活。仙台大空袭之际, 除了一人走读之外,住在宿合的八人全部成了受害者,因 此而流离失所。空袭时大学别说是讲课了,全体学生都要 去服勤。我们这一学年的男女学生都被送往仙台市郊位于 苦竹的大型陆军兵工厂工作。当时已有很多男学生应召上 战场,但还是有部分留下来,也有人在工厂服勤时收到了 召集令。总之,那种紧迫绝望的景况绝非现在可以想象。 在艰困的环境中,我们好不容易撑了过来,所有人都活下 来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和平终于到来。但战争结束到毕业之间的一年,物质 条件极其艰难,我们一边为了寻找住所和保存粮食而奔走 ,一边努力完成毕业论文。1946年(昭和二十一年)9月26 日,除了有病在身而休学一年的一位同学之外,所有人都 顺利毕业。而那位晚一年毕业的友人,后来却在京都早我 们一步离世,令大家为之痛惜。 空袭满三十周年时,当年的八人回到记忆中的仙台聚 首,重温旧谊(大家各自都有联络,可是全体集合是第一次 ),缅怀毕业之后的漫长岁月。不久之后大学实施新制,旧 东北帝大的女性就学史便在我们这一届告终,让人颇有开 拓先锋的末代子孙之感。多年来的艰苦岁月说也说不尽, 于是有人提议以后定期开同学会,每隔几年就以各同学所 在地为据点聚一聚,这个约定一直延续到今日。 1991年(平成三年)夏天,记不清已是第几期的同学会 (不知为何取名为“晚夏会”)由我当召集人,在京都举行 。而那一天我特地选在祗园祭。 虽然我本就出生在京都,但严格来说,我并不是京都 人。我父亲出身兵库县,我母亲籍贯是和歌山,但他们都 在大阪出生长大,结婚之后住在京都才生了我。所以如果 依照一般的观点,即在京都住上三代才叫京都人的话,那 我绝非正统的京都人。而且我只在南座住过一阵,之后在 南禅寺住了几年,又在向日町建了自己的家,这一住到现 在也约摸住了六十年,因此祗园祭也并非算是我生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