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精读

老舍精读
作者: 吴小美
出版社: 北岳文艺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老舍精读
ISBN: 978753784390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章 散文诗化的抒情小说 ——《大悲寺外》品读 有别于其他许多作家,老舍是在长篇小说创作已 硕果累累的30年代,才开始大写短篇小说;并在** 部短篇小说集《赶集》的序中称之为回报友谊(约稿 )的“短打”。还幽默地说:“这种歪打正着的办法 ,能得一两个虎头虎脑的家伙就得念佛!”这“虎头 虎脑”*非虎妞的“虎”,而是扎实有力、厚重的“ 虎”。事实正如此。笔者在本书中精选的篇章,有七 篇来自《赶集》,真得“念佛”,虽然老舍又戏称这 是“赶”出来的,故名之“赶集”。 《大悲寺外》在老舍的短篇小说———甚至包括 长篇小说中,是极其独特的一篇,是以散文诗化的文 笔写就的一篇抒情小说,虽然它又分明是有情节有故 事的。和世界上众多的杰出作家一样,老舍手中不是 只有一副笔墨,他们有两副,甚至多副,而这和他们 又都有个性化的只属于自己的风格并不矛盾。细读《 大悲寺外》,寻觅小说中的“文眼”,在于“悲”, 恰恰小说的篇名就有了“悲”字。这不能**等同于 作家在写悲剧或悲剧人物,生活中的善、恶、美、丑 都能构成悲剧和悲剧人物。 《大悲寺外》前三分之一篇是通过黄先生这个学 监老师写“悲”的。作家以开篇**句“黄先生已死 去二十多年了”将读者的视线直接引向这个悲剧的正 面人物。为了点染悲剧的主色调,作家先突出“悲秋 ”。小说中的“我”,虽然在一些方面,如想北平、 念北平、做过老师等方面与作家老舍一致,但读者不 可就此等同为一人。《大悲寺外》**段中一句“别 处的秋风使我倍加悲苦”,就猛地以撼人心脾的悲情 ,烘托出了“我”对黄先生的敬爱思念。在“东奔西 走”的人生旅途中,只要能到北平,“我”就要去大 悲寺外枫树红叶下的矮墓,尤其是在重阳节的前后, 因为先生是在那时节死去的。作家写先生的一切都在 他心上。“在我有口气的时候,他是永生的。真的, 停在我心中,他是在死里活着。”一句“在死里活着 ”五个字,道尽了一个以人格为“根”以奉献作“根 ”的人,生与死在这样的“人”身上的关系。在这样 浓郁的抒情铺垫下,作家才正面展开对黄先生的描述 。记得鲁迅说过,写人物*重要的是“画眼睛,写声 音”,写头发再逼真也无补。高明的作家都如此,虽 然具体写法又千差万别。鲁迅以一句“站着喝酒而穿 长衫的**的人”,让咸亨酒店前那个*尽侮辱与损 害的小人物孔乙己走遍全世界。老舍笔下的黄先生“ 胖胖的老穿着灰布大衫”成了他永恒的标记。穿灰布 大衫,而不是黑的或其他什么的,因“灰布”*显其 普通,远处走来那团“蠕蠕而动的灰色的什么东西” *突出了其平凡不过的身份,而这灰布大衫在许多爱 他的学生心中竟化为“一件仙衣”。要进一步细读先 生“胖胖的脸上”那双眼睛,这是人物灵魂的窗口。 “可是,那双眼,上眼皮*着‘胖’的影响,松松的 下垂,把原是一对大眼睛变成了俩螳螂卵包似的,留 下极小的缝儿射出无限度的黑亮。好像这两道黑光, 假如像你单单的看着它们,把‘胖’的一切注脚全勾 销了。”文笔轻松幽默,为的是对应一个胖人射给一 个活动的、灵敏的、快乐的世界的“两道神光”,神 光所到处,连空气都是慈祥宽厚光朗的!作家只用了 批假条、看望安慰有困难的学生两件事,却写尽了黄 先生的温和诚恳、天性淳厚。这位学监与班上学生彻 头彻尾的“三同”(同吃、同住、同学习),怕是当 今我们现代**的班主任或辅导员都少有做到的。尤 其是“三同”中的同学习,因他本人的文化不高,不 能在实践中轻松做到,所以总是在“同读”中着急、 出汗、叹气,以致“用块像小*单似的白手绢抹抹头 上的汗”。作家通过“我”建立起了作家与读者之间 新型的对话关系,以“困苦中的天使”“平安中的君 王”,高度凝练地传达出的是意味深长的温情!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