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大战

台儿庄大战
作者: 林治波//赵国章
出版社: 山东人民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台儿庄大战
ISBN: 9787209090865

作者简介

赵国章,河南南召人,198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林治波,山东省文登市人,1963年生。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入军事科学院战史部从事战史研究,2000年调至人民日报从事新闻评论工作。2004年任评论部副主任,2009年底调任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社长,2014年兼任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高级记者、高级编辑;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抗战史学会副会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政协委员。 参加了多卷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中国共产党通史》的编写;参加了新版《毛泽东选集》的注释和新版《辞海》的修订工作;《使命》《彭德怀》《中流砥柱》《万里长征》等电视文献片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与人合著有《大捷——台儿庄战役实录》《毛泽东的智慧》《从南京到台北》《带着问题学——裸面学习法》等;个人代表作为《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将军传》。 发表新闻评论数百篇;起草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开幕社论;言论《奋进的里程碑》人选藏区语文课本;参与起草的任仲平文章《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论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获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长征,迎着民族复兴的曙光》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内容简介

1、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从七七事变爆发至台儿庄战役打响,这一时期正 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的对日作战,如一言以蔽之,那就 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平津是中日全面战争的首发之地。中国守军第二 十九军仓促应战,损失惨重,开战之初即痛失佟麟阁 、赵登禹两员大将。平津之失,直接原因是第二十九 军军长宋哲元等人留恋地盘、误信和平、疏于备战, 致为日军所乘;追本溯源,则是南京国民政府长期对 日妥协政策的必然结果。从《塘沽协定》到华北事变 ,日军不仅将天津以北地区诸险要占而控之,且在平 津地区登堂人室,甚至垄断了华北的战略资源开发、 铁路运输业务和电力供应,并取得了航空特权,以致 第二十九军无险可凭,手脚被缚,因此有人说,“平 津之失,非战之罪”,也有一定道理。第二十九军虽 痛失平津,但并未丧失抗战意志,在后来的对日作战 中,该部在张自忠将军统率下奋起御敌,功勋卓著。 平津失陷,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即着手筹划抗战大 计。从1937年8月7日起,蒋介石在南京连续主持召开 国防会议,国民党军政要员及中共代表朱德、周恩来 、叶剑英等也应邀与会。会议酝酿制定了“以空间换 时间”和“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对华北军事,决 定在平汉、津浦两铁路线设置三道防线:以保定、沧 州为主要防线;以德州、石家庄为第二道防线;以洛 阳、郑州、徐州、淮阴为第三道防线,以阵地战阻击 日军。 8月9日,日军在上海挑起“虹桥机场事件”,淞 沪大战迫在眉睫。国防会议确定,对日作战分为守势 和攻势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守势作战时期,其指导 原则为:“国军以一部集中华北,重叠配置,多线设 防,特注意固守平绥路东段要地,最后确保山西、山 东,力求争取时间,牵制消耗敌人。以主力集中华东 ,迅速扫荡浙沪敌海军根据地,阻止后续敌军之登陆 ,或乘机歼灭之。并以最小限兵力守备华南沿海各要 地。” 根据上述战略方针,8月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 员会颁布命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和全国陆军划分为五 个战区: 第一战区:河北及鲁北,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 第二战区:晋察绥,阎锡山任司令长官; 第三战区:苏南及浙江,冯玉祥任司令长官; 第四战区:福建及广东,何应钦任司令长官; 第五战区:苏北及山东,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 在国民政府筹划抗战大计的同时,国共合作也以 异乎寻常的速度取得进展。 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中共代表即于7月15日将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递交国民党中央。 宣言郑重声明:愿为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而奋斗;取消苏维埃政府,改称特区政府;取消红军 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准备随时奔赴抗日前线; 在特区内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和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 土地的政策。 7月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同 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张冲、邵力子举行谈判。中共代 表提议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作为国共 合作的政治基础。同一天,蒋介石发表著名的“庐山 谈话”,指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 ,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 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但同时又表示,仍“希望 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把中共的提 议搁置起来。 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国民党政 府于14日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中国将进行 全国抗战。经过中共与国民党的反复谈判,8月22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将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 公开发表了延搁两月余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 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了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 位和国共实行合作的谈话。至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尽管这个统一战线缺 乏具体的组织形式和共同承认的政治纲领,然而它毕 竟确立了国共合作共御外侮的新格局,在中国革命战 争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为包括台儿庄战役在内的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日军占领平津后,继续扩大在华北的侵略战争。 8月,日军兵分三路,沿平绥、平汉、津浦三大铁路 线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企图摧毁中国军队的战斗意 志,一举结束战争。 为抵抗日军进攻,中国军队以傅作义、汤恩伯、 刘汝明等部合编为第七集团军,担任平绥线守备;以 宋哲元之第一集团军(由第二十九军扩编)和刘峙之 第二集团军分别担任津浦线、平汉线防御。 平绥线方面,日军于11日向南口发起进攻。中国 守军汤恩伯部虽在后来的台儿庄战役中违抗军令,按 兵不动,但在此战中却力战强敌,打得颇为卖力,使 日军屯兵南口半个多月而不得进。日军正面硬攻南口 不逞,被迫改用包抄战术,于21日进攻察哈尔省会张 家口。守备张家口的刘汝明部战术不当,消极防御, 27日张家口落入敌手。此后,日军继续沿平绥线西犯 。至9月下旬,察南、绥东和大同周围地区均沦人敌 手。就在国民党军纷纷溃退之际,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利用平型关天险,伏击日军板垣师团之一部,歼敌千 余人。 津浦线方面,日军第十师团于9月11日攻占马厂 。21日向姚官屯发动攻击,守军宋哲元部经抵抗后于 24日撤退。日军于同日占领姚官屯、沧县(今沧州) 。10月5日,德县(今德州)失守。 平汉线是日军的主攻方向。中国军队以涿州为中 心组织防御。9月14日.日军开始向涿州、保定地区 发动进攻。至18日,守军阵地多处被突破。第二集团 军总司令刘峙惊慌失措,下令退却。日军乘胜追击, 迅速突破守军第二道防线,于24日占领保定,尔后继 续向南推进,于10月10日攻陷石家庄。11月上旬,宋 哲元部曾拟以河北大名为基地,反攻邢台、石家庄, 正当部队挺进之时,后方大名忽告失守,反攻计划功 亏一篑。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