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作者: (美)叶文心|译者:冯夏根//胡少诚//田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79.80
折扣价: 54.30
折扣购买: 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ISBN: 9787300161273

作者简介

叶文心,台湾大学历史学学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博士。现为美国加州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历史学系Richard H. and Laurie. C Morrison教授、东亚研究所Walter and Elise Haas讲座教授。 学术领域:中国近现代史、民国史研究。著有Provincial Passages: Culture, Space,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The Alienated Academy: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等,致力研究二十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史,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等代表性课题。最新著作《上海繁华》(Shanghai Splendor)以上海城市文化史为主题,于二○○七年出版,中译本于二○一○年出版。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语文与学识 19世纪中叶,中国人 开始怀疑他们的世界并非 那么自给自足。此时的清 王朝在英国人和法国人手 里遭遇了一连串军事失利 和外交溃败。从第一次鸦 片战争(1840—1842)到 中日甲午战争(1894), 清廷经历了一个痛苦而漫 长的过程,最终耗尽理学 秩序的政治智慧,开始承 认“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相结合的全面改革的必要 性。虽然在王朝衰落时期 由于西方的到来而释放出 的社会和文化动力仍有待 学术探究,但在西方帝国 主义的世纪中,清王朝政 治历史的大致轮廓却并不 让人陌生。同样为大家所 熟知的是在政治改革进程 中保守派所发起的对抗。 第一个由清政府筹办的西 文、西学机构是同文馆。 同文馆在1862年创办之初 就遭到了以倭仁为首的保 守派的强烈反对。倭仁是 蒙古人,理学卫道士,曾 先后担任帝师、翰林院掌 院学士和六部之中几个部 门的尚书。倭仁认为,在 朝廷官方机构中不适合教 授西方蛮夷之学,这些机 构应当把重点集中到“正 心诚意”的礼义圣学上来 。西学中关于天文学和数 学的知识对于“立国之道” 为益甚微。再者,立国之 道首要还是在于“义理人 心”。当一批“才能兼备的 学者”在清廷的引导下“趋 附蛮夷”之际,倭仁对于 他们彻底改变治学之道做 出了大声疾呼和严词反对 。不过那个呼声在1871年 冬天一个冰封的早晨终于 沉寂了,这一天,倭仁坠 马断腿,同年6月8日他死 于腿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