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1.00
折扣购买: 度越
ISBN: 9787559403292
一 南京博物馆,我伫立一尊佛像前凝视良久。那是 一尊典型的六朝石佛,长脸细颈,秀骨清相,身体微 微向前倾,衣褶飘动,佛像目光下视,浮现着洞察一 切的睿智的微笑,对世间一切完全超脱。佛像脸上那 不可言说的深意微笑,使我联想起曾谛,他在我台北 就读的大学教龙树论师的“中观”,如果这位教授除 下他的黑框眼镜,目光下视,看起来会很像这尊六朝 佛像。 研究所选课时,我没修他的课,觉得这位教授太 冷淡,上他的课一定很无趣。这两年流行狭窄的镜框 ,他依然故我,脸上架着一副宽边的黑框眼镜,衬衫 永远不出灰黑白三色,颈间的风纪扣不论寒暑,都是 紧紧扣住。从他说话的口音,听不出是哪里人,可能 是南洋来的华侨吧?系里的师生对他的过去有不少传 言,最耸人听闻的是说他在美国曾经跟宣化上人出过 家,在“万佛城”修夜不倒单的苦行,后来还俗,到 了台湾在佛光大学得到博士学位。 去过他宿舍的同学形容,曾谛教授家徒四壁,清 苦得像个苦行僧,书架上尽是佛书,经典论著无不齐 全,据说光是《维摩诘经》就收藏有好几种版本。同 学说: “那一屋子的佛书,几辈子也读不完!” 我听了,吐了吐舌头。每次到庙里或佛学图书馆 ,看到玻璃柜珍藏的《大藏经》长长一排,连走完都 费劲,更不要说读完了。 我一直待到博物馆关门才离去。当天晚上我读着 《洛阳伽蓝记》,读着读着睡着了,做了个梦,梦见 曾谛是东晋的僧侣,身穿华美的僧服,走进一座装饰 富丽的佛寺,来到花园一口水井旁,红砖砌成的井已 被填塞,井沿长满芦荻,曾谛俯身向水井照自己的影 子,但水面覆盖着菱荷…… 梦做到这里,醒了。 我相信前世今生。陪母亲到庙里,常听到法师们 说起出家的因缘;还是在家的俗人时,到佛寺参拜, 一走进去,感觉十分熟悉,似曾相识,对寺中景物如 睹旧物,恍如以前来过,有着很深的宿缘。如果说曾 谛教授的前世是位东晋的僧侣,我一点也不会觉得奇 怪。有关他的传言都和佛教圈子有关,有一说他在澳 洲净空法师的讲堂念佛,定心见法,大白天见到阿弥 陀佛广大身,后来接触到阿姜查的英国弟子,到泰国 乌汶的巴蓬寺森林修行,他的巴利文是在缅甸的曼德 勒学的。 和曾谛教授有了接触,是从打坐班的静坐开始的 。 那一阵子,我心烦意乱,夜里老是失眠。静光法 师出家前毕业于我就读的大学,也是哲学系,为了回 馈,发心回校开打坐班,在活动中心二楼的小房间铺 上坐垫蒲团带领静坐。为了对治骚动不安的心,我成 为小圈子的一员,每次都看到坐在后面的曾教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