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精)

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精)
作者: 编者:胡晓明
出版社: 上海辞书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3.70
折扣购买: 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精)
ISBN: 9787532646029

作者简介

胡晓明先生,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江南文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兼任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内容简介

庄 姜  春秋时期齐国公主,卫庄公夫人,故称庄姜。因为没有子嗣,遭到冷落。  燕 燕 庄 姜  燕燕于飞,  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  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  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  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  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  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  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  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  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  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  以勖寡人。  此为《诗经》邶风之诗。关于此诗的作者,《毛诗序》称:“《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汉末郑玄为《毛诗》作笺,在此基础上又详加说明,认为归妾即指戴妫。庄公因庄姜不能生育,又娶了陈国的厉妫、戴妫姐妹。戴妫所生子名完,被立为太  子,庄姜待之如己出。庄公另有宠妾,所生之子名州吁。庄公死后,太子完继位,是为卫桓公。但州吁杀死桓公,自立为君。桓公之母戴妫也受到牵连,被遣送回陈国。本篇就是在戴妫临行之际,庄姜的送别之作。这种说法在后世存有不少争议,但各家新说也不免牵强附会。从内容来看,本篇确为送别之作,但送与被送的双方究竟为何人,并无充足的证据来加以判定,今姑从汉人旧说。  全诗共四章,前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方式,这样既便于歌唱记诵(《诗经》里的作品原本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又可以形成联章复沓的表达效果,便于抒发情感,强化主题。当然,重章叠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每一章都会变换一些字句。例如前三章虽然均以“燕燕于飞”起兴,但其后却分别描写其羽翼参差、上下翻飞、呢喃欢唱的不同景象,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展现双燕追逐的情形。而眼  前这欢快美好的场景,却正反衬出送行双方生离死别的愁苦。各章下文的展开也是如此层层递进,描写自己送别戴妫南归,先是情不自禁,泪如雨下;继而伫立凝望,不愿离去;最后感念伤怀,无法自已。通过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既能够表明时间的推移,又可以使得情感的抒发富有层次变化。诗人并没有表现对方临别时的言行,而是集中力量来展现自己的行为举止和内心感受,但通过这样细致  的刻画,两人情谊之深挚也就不言而喻了。用“瞻望弗及,伫立以泣”二语来表现送别时难以割舍、痛不欲生的情态,尤为传神写照,宋人许顗在《许彦周诗话》中评论说:“此辞可泣鬼神矣!张子野长短句云:‘眼力不如人,远上溪桥去。’东坡  与子由诗云:‘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皆远绍其意。”指出后世诗人在营造意境时受到本篇的影响,确实独具慧眼。然而后人虽能更进一步翻出新意,但沉潜在本诗中的那份厚重质朴的情感却是难以企及的。  最后一章笔锋转向被送者,将前三章虚写的内容加以补足。“仲氏”,二妹,这里即指戴妫。诗人毫无吝惜,用一连串的形容词来赞美她:“任”,信任;“塞”,诚实;“渊”,深厚;“温”,温柔;“惠”,和顺;“淑”,善良;“慎”,谨慎。意即戴妫心地善良,待人诚实,性格温柔,为人恭顺,立身谨慎。最后两人忆及往事,想起死去的卫庄公,戴妫在将别之际仍以礼义勉励诗人。全诗到此戛然而止,虽然没有直接写到惜别,但德行如此出众之人却不得不离开此地,诗人内心沉痛哀婉之情已经尽显无遗了。  清代诗人王士禛在《分甘余话》中评价此诗道:“合本事观之,家国兴亡之感,伤逝怀旧之情,尽在阿堵中。黍离、麦秀未足喻其悲也,宜为万古送别诗之祖。”  认为此篇开创了后世送别诗的先河。王士禛又在《池北偶谈》中回忆说:“予六七岁始入乡塾受《诗》,诵至《燕燕》、《绿衣》等篇,觉枨触欲涕,亦不自知所以然。稍长,遂颇悟兴观群怨之旨。”童年时期对于诗意自然无法深入体会,但懵懵懂懂之际却仍被触动心绪而欲涕下,足见《燕燕》等诗感人至深。(杨 焄)  …… 《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选录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在诗词创作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以明清时期闺秀作家为主,上溯至诗经、汉魏以及南朝女性诗歌作品,采择选录唐宋时期女性作家的诗词。所录作品还旁及晚晴近代以来的女界诗词创作健将,如革命先驱秋瑾,女权先锋吕碧城,女学者沈祖棻等,莫不以卓越的个人才、鲜明的个性魅力与鲜明的时代气息,为女性诗词乃至中国古典诗词创作带来一缕清新的气息。所选作品重在其文学艺术价值,并兼顾时代特色和文学史意义。每篇女性诗词作品下系鉴赏文一篇。此书在鉴赏文的组稿中得到一些古典文学研究的名家赞助支持,如叶嘉莹、陈尚君、施议对、王晓骊等,他们撰写的鉴赏文字也呈现出了学者的大家风范。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鉴赏文中除了运用文本细读、美学分析和知人论世等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对女性作者的作品作出尽可能丰富的解释,并开掘女性作者幽微曲折细腻的内心世界和生命体验以外,还能够注意到古代女性特殊的社会身份和性别经验。一些鉴赏文作者力求从性别和文化的新维度观照古代女性作者的诗词和文学创作活动,将其作其人作为反映当时社会文化价值和女性特殊经验的文本加以分析解读。像女性文学与地域文化以及家族文化的关系,女性作者的身份与其文学创作活动的关系等等新视角的引入,都体现了对近年来海内外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成果的借鉴和吸收。本书的鉴赏既立足于古典文学批评的丰厚土壤,又能宽广的视野广泛吸纳新的研究思路、批评范式,展现出有别于传统的古典文学赏析评论的新气象、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