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四川文艺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60
折扣购买: 与巴金闲谈
ISBN: 9787541151989
姜德明,一九二九年十月出生于天津,祖籍山东高唐。一九五一年夏到人民*报社工作,历任读者来信部编辑、文艺部副刊组组长、人民*报出版社社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鲁迅研究会理事。**藏书家、作家。著有《南亚风情》《书边*》《书梦录》《书味集》《余时书话》《梦书怀人录》等,编有《十年一梦》《能不忆江南》《北京乎》《书衣百影》《插图拾翠》《孙犁书札》等二十余种。
巴金不是“旅行家” 1946年底,巴金编完了自著的散文集《旅途杂记》, 在“前言”中说:“过去我印过一本《海行杂记》、一本 《旅途随笔》和一本《旅途通讯》。有人因此称我为旅行 家。其实我对旅行并无特殊爱好。我把一部分时间花费在 旅途上,只是为了看看我那些散处各地的朋友,和体验一 些人的生活。”看来称巴金为“旅行家”的人并无恶意, 但也流露出对巴金写旅行记的不以为然,好像巴金只应该 写长篇小说。 巴金没有接*“旅行家”这个称号,对于这四本“旅 行的书”曾经分别作过说明。我是相信巴金那朴素和诚实 的自白的。他写游记,不过是“求助于我的这管秃笔,让 它老老实实地对朋友们讲几段我的生活的故事”。 《海行杂记》,原名《海行》,1932年上海新中国书 局出版。年轻的巴金决定远行法国:“时间是1927年1月和 2月,那时,我还不曾开始写小说。我为我的两个哥哥写这 本游记,使他们明白我怎样在海上度过了一些光阴,并且 让他们也领略一些海行的趣味。”(见该书序言) 《旅途随笔》,1934年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巴金在该 书序言里说,他是靠着友情生活的。“我并不是因为喜欢 ‘名山大川’才开始旅行的,虽然我也很想知道各个地方 人民的生活状况。”巴金明白地宣示了他游记的特点,并 不是游山玩水。 《旅途通讯》,1939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该 书写于抗战初期:“是在死的黑影威胁下写成的。”“我 不会说假话,这些信函便是明证。甚至敌机在我的头上盘 旋,整个城市在焚烧的时候,我还感到友情的温暖。是这 温暖给了我勇气,使我能够以平静的心境经历了信中描写 的那些艰苦的*子。”(见该书序言) 《旅途杂记》,1946年上海万叶书店出版。作者在抗 战中曾经流亡于广州、桂林、贵阳、重庆、成都等地,有 些篇章仍写于*火声中。巴金说:“我们亲眼看见了侵略 者的败亡。我们并没有犯错误。我们且等着看火中凤凰的 诞生吧。”(见该书前记) 在这四本游记中确实很少写自然风光,当然这也不能 证明巴金是反对别人在游记中单纯写风景的,因为这也是 读者的需要。多年来,也很少有人评论巴金的游记。1936 年11月,阿英在上海北新书局出版了《海市集》,收右一 篇《小记二章》。其中之一即评介1934年文坛上拙现的三 本游记,标题即名“游记文学论”。三本游记为郁达夫的 《屐痕处处》、巴金的《旅途随笔》、郑振铎的《欧行* 记》。阿英的评论是:“这三种游记,从它的社会性上来 估量,巴金的一部是较强的。伴着那个人游踪而存在的, 不是自然的风物,而是社会的动态。如《农民的集会》《 谈心会》《西班牙的梦》《亚丽安娜》都很现实地写出了 现代的青年,现代的农村。《香港》《香港之夜》《机械 的诗》则写了现代的都会;《游了佛国》《在普陀》《鸟 的天堂》*是很美丽地描写了自然的风物。而《一千三百 元》《一个女佣》*是告诉人们,人间产生了怎样的悲剧 。在这册游记里,和其他的著作一样,存在着作者火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