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63.00
折扣价: 41.60
折扣购买: 朱增泉散文与随笔(历史卷)
ISBN: 9787020120864
朱增泉,1939年12月18*出生,江苏无锡人,1959年1月加入中国***,同年1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付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科长、处长、*政治部副主任、集团*政治部主任、集团*政治委员、国防科工委政治部主任、总装备部副政治委员。
归途中,我就赵国何以速兴速亡的问题,向陈教 授请教。 陈教授回答得异常干脆而简洁:“用人问题。” 赵武灵王死后,自孝成王之后的几代国君都很昏 庸,他们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排斥甚至错杀忠良, 在用人问题上一错再错,导致**迅速走向衰亡。他 举例说,孝成王六年的长平之战,实际上是秦、赵两 国*终决定谁兴谁衰、谁存谁亡的生死大决战。两* 对垒于长平旷*持久,长达三年,当时双方各有胜负 。但在这场大决战的生死关头,孝成王听信奸臣谗言 ,说廉颇年高胆怯,并有投秦之意。孝成王于是罢免 了富有实战经验的沙场老将廉颇,委任只会纸上谈兵 的青年竖子赵括前去接替指挥,结果被秦将白起大败 ,赵括丧命,赵国损失四十五万大*于一役,从此国 力大损,一蹶不振。以后虽然苦苦转战挣扎达三十二 年,但毕竟亡相已露,难有起色。后来,在秦国灭赵 之战的*后一仗中,赵国*后一位君王赵迁,在兵临 城下之际,竟又听信间谍谗言,错杀大将李牧,终被 秦将王翦*陷赵都邯郸,赵国至此而终。 陈教授紧紧抓住用人问题论析赵国败因,见地精 当。但除此之外,我想恐怕还有另外几个原因,不可 不察。 其一,赵武灵王虽无愧于伟大的改革家称号,但 是,任何人都是有局限性的,古今都是如此。一方面 ,赵武灵王具有非凡治国才能,使国势大盛;另一方 面,他却处理不好家政,种下内乱祸根。他因*爱姬 妾吴娃,便早早地将王位传给了吴娃所生的次子赵何 (惠文王),自称“主父”,退居二线。吴娃死后,他 复又怜悯起长子赵章来了,居然想让两个儿子“二王 而国”。这一荒唐主张虽然未能通过,但已引起满朝 思想混乱。*后,终于导致贵族大臣间对立的两派分 别挟其二子相争,发生沙丘之乱。长子赵章作乱兵败 ,逃进父亲宫中,贵族公子成和大臣李兑以此为借口 ,将赵武灵王围困在沙丘行宫内长达三月有余,将他 活活饿死。一代英主,一位伟大的古代改革家竟然落 此下场,岂不令人扼腕!不管人们怎么看,怎么说, 怎么评论,怎么呼吁,政治这东西,它本质上是残酷 的。赵武灵王当初是因为怜爱次子赵何,早早把王位 传给了他,却因他在二子相争中站到了长子赵章一边 ,赵何便再也不念父子之情和传位之恩。让他们去围 就围吧,让老子饿死就饿死吧——政治的残酷性只能 使赵何做出这样的抉择。由于赵武灵王自己一念之差 引起的这场内乱和灭身之祸,对赵国政治遗下的** 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其二,赵国初兴之时,的确得了西依太行、东向 平原、地肥粮丰的地理之便。但是,在这场诸侯各国 争夺天下的激烈竞争中,一旦西方秦国*益强盛起来 ,国力超过赵国,那么,赵国的地理优势也就即刻转 化为劣势。太行山成全了赵国从初兴到鼎盛的百年基 业,太行山也局限了历代赵国统治者的战略眼光。赵 国鼎盛时期的疆域,也就是与太行山大致平行的一条 狭长地带。赵武灵王敢于**祖先的文化传统,却未 能**得了祖先的战略眼光。他对父王赵肃侯筑南长 城之举历来是很赞赏的,“我先王因势之变……属阻 漳、滏之险立长城”,因而他在击败胡人之后,遵循 祖上遗训,又在大青山麓修筑了一条北长城。历代赵 国统治者的战略思想,始终是围绕太行山来构想的, 背靠太行山,南长城与北长城好比张开的双臂,企图 依靠这簸箕形的屏障同守而安,始终未脱战略上的小 家子气。殊不知,从*高层次的战略全局上看,赵国 恰恰处在*无安全可言的群雄逐鹿中原的旋涡中心, 守则四面*敌,*需四面出击,战略地位十分脆弱。 秦国则不同了,它的战略思想则是沿着浩荡东去 的黄河流向来构思的,要比赵国大气得多。秦始皇上 溯六代的秦孝公,就“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 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它的西面,广阔的战略 后方总的来说相对稳定和安宁,后顾之忧不大,可以 集中精力东向以图。 P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