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沧桑(精)/黄裳作品精选

书海沧桑(精)/黄裳作品精选
作者: 黄裳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2.70
折扣购买: 书海沧桑(精)/黄裳作品精选
ISBN: 9787559420541

作者简介

黄裳(1919—2012),原名容鼎昌,笔名黄裳、勉仲、赵会仪。当代散文家、**记者。1919年生于河北井陉,原籍山东益都北城。曾在南开中学和交通大学就读。1944年被征调往中国昆明、桂林、贵阳,印度等地任美*译员。后任《文汇报》记者、编辑。有著作《旧戏新谈》《妆台杂记》《过去的足迹》《珠还记幸》《榆下说书》《来燕榭读**》《来燕榭书跋》《笔祸史谈丛》等行世。

内容简介

书缘 想起自己开手买书时的往事。旧书浩如烟海, 都摆在书店里书摊上,袋里的钱有限,应该买这本 不买那本,是要有个算计的。找指导老师不容易。 大学里还没有文献学、版本学这类课程;前辈藏书 家也一个都不认识,只得设法自修,而参考书*是 难得。偶然碰上了叶德辉的《书林清话》,不禁大 喜。如饥似渴地读了,又按照他的指引,搜罗起书 目题跋来,从钱遵王的《读书敏求记》、黄丕烈的 《荛圃藏书题识》,一直到《鲁迅*记》每月后面 的书账,每见必收,迄今也有了百十来种。翻翻书 目发现这也有个发展过程。*早的《艺文志》之类 ,往往只留下孤零零的一个个书名,有时连作者和 卷数都不记,实在使人遗憾。到了明清之际,藏书 家的书目里在作者卷数之外,才偶尔注明“宋板” 、“旧抄”字样,觉得有些意思了。再往后,书目 中出现了记行款和黑白口……的附注,参考意义又 多了一层。人们还不满足,以为如此还不足窥见古 书面目,从杨守敬开始,又集印了《留真谱》,此 后公私藏家也纷纷影印书影,一时蔚成风气,一直 到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出现,可以说是一部 系统完整地留下了古书面目的大丛书,读者从中不 但接触了古书的体貌,也看到了中国雕版文化的发 展轨迹。真的为买书人提供了极好的教材。前些年 北京图书馆编印了《中国雕版图录》,从纵横两种 视角,反映了我国雕版发展变化的历史面貌。书是 用珂版精印的,质量远远超过了过去的许多书影。 门径稍稍摸到以后,接下来就是实践,这中间 也有个漫长的有意思的过程。买书是要交“学费” 的,往往上了不知多少当以后才能多少懂得板刻前 后、书卷完缺……这当儿,读题跋就*觉得有意思 ,*能体会到得到或失去一本好书后的高兴和颓丧 ,也就是说进一步领会了书趣。于书本内容之外, 对纸墨刻工……也逐渐有了欣赏的眼力。买书而讲 究这些,似乎太**了些。然而不然,古刻本自有 其工艺美术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同是一本李杜诗 ,把铅印本与旧刻本放在一起,自然会显出差异来 ,读时的心境感*会是**两样的。有时得到一册 禁书,不免要想到它历劫仅存的不平常命运,从而 *平添几分珍惜之情。这样,每一本书好像都有一 个自己的故事,无论新知旧雨,在藏书者看来,其 间都有一段书缘。把这书缘记下来的就是书跋或书 话,而这正是我所爱读的文字。 《书林清话》迄今还不失为有趣的著作,不过 也确是有点陈旧了。**我们需要的是一本视野* 开阔、*富有历史感的新作,给爱书和跟书打交道 的人作伴,为他们带来知识和乐趣。听说《书文化 大观》就要付印,读了它的目录,知道这正是我所 期待的著作,只可惜**市上已不再见线装书的影 子,即使增长了见识也没有机会付诸实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