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话相应(费孝通人物随笔)(精)/民盟智库

旧话相应(费孝通人物随笔)(精)/民盟智库
作者: 费孝通
出版社: 群言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4.30
折扣购买: 旧话相应(费孝通人物随笔)(精)/民盟智库
ISBN: 9787519301712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2005),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社会学学士学位;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193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曾任云南大学燕京社会学研究室主任、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0年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Malinowski)荣誉奖。1981年接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Huxley)奖章。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生育制度》《乡土中国》《民族与社会》《从事社会学五十年》《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行行重行行》《人的研究在中国》等,群言出版社编辑出版《费孝通文集》16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费孝通全集》20卷,著作等身,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内容简介

杜鹃与杜甫 我不识杜鹃,亦未听见过杜鹃的鸣声。即或听见 过,亦因与杜鹃素不相识之故,未及倾耳细味。但是 为了杜鹃在中国文学上却久已成了一个很普遍的题材 ,所以我意想中的杜鹃也成了一种神秘的“诗鸟”了 。 我屡次想寻一个机会和杜鹃诗鸟一见,并且常喜 搜集关于这诗鸟的记载,但是为了自己学识浅陋的缘 故,好久得不到良好的结果。犹记得在姜尚愚先生教 我们历史时,曾一度讲起它,并且转述其鸣声。惟隔 了两年的现在,实在追忆不起了。 由诗鸟杜鹃,常联想到诗人杜甫。这种联想虽是 一种极可笑的事,但是在相同的“诗”和“杜”两字 上,或未始不可强为相联。 在杜甫的两首诗上——《杜鹃行》和《杜鹃》— —使我更认为有相联的可能了。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 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 满眼身羁孤。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其 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尔岂摧残始发愤, 羞带羽翮伤形愚。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 有杜鹃。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余,乔 木上参天。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 重是古帝魂。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仍为喂其子 ,礼若奉至尊。鸿雁及羔羊,有礼太古前。行飞与跪 乳,识序如知恩。圣贤古法则,付与后世传。君看禽 鸟情,犹解事杜鹃。今忽暮春间,值我病经年。身病 不能拜,泪下如进泉。” 照传说上说:“蜀之先,肇于年皇之际;其后有 王者日杜宇,称帝日望帝。后化作杜鹃,人民见鹃鸣 而思望帝。” 杜鹃是望帝的化身,久已为人所公认。所以杜甫 见群鸟的“礼若奉至尊”,不免要引想起当时乱世的 君不君,臣不臣的现象。加上他怀才不遇的感慨,如 何能禁不放声一唱!他想,若果真在这乱世里出了一 位赤心的明君,他一定愿和百鸟的待杜鹃一般地侍奉 和扶助他。就是一个“寄巢生子不自啄”的皇帝,也 愿“百鸟不敢嗔,仍为喂其子”的“礼若奉至尊”。 但是可怜,在这禽鸟都不如的人类;在湮灭失传了人 伦礼法的人类;在除了互相残杀和争斗外,毫无其他 合乎人道作为的人类里,既无明君可寻,更没顺民可 求!所以他不能不反而去歌颂禽鸟地说:“鸿雁及羔 羊,有礼太古前。行飞与跪乳,识序如知恩。圣贤古 法则,付与后世传。君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 进一层,他就杜鹃认作了他想像中的明君了。所 以他‘‘我见常再拜”,以致一旦“身病不能拜”, 就“泪下如进泉”了。 依我这种无谓的牵引起来,杜鹃与杜甫,却发生 了君臣关系了。我为了崇拜诗人杜甫,更不能不急欲 一见杜甫的“明君’’诗鸟杜鹃了。 前天在徐志摩的《巴黎的鳞爪》上读了一篇济慈 的《夜莺歌》,在“其声哀痛口流血”一点,我又疑 心济慈的夜莺即杜甫的杜鹃了,惟其所不同者济慈以 夜莺自比,杜甫以杜鹃比明君罢了。 1927年11月28日晚草于东吴一中 植物学家龚自珍 在暑假时,因青哥很喜读龚自珍的文章,所以把 一部久藏在书架角里,连我见都没有见过的《定盒全 集》,移放在天天遇见的书桌上了。 我因为它外观既不美观,翻开来又是每行里至少 有两个以上的奇怪生字,所以我恨透了它。但是在晚 上乘凉时青哥常大赞而特赞龚自珍的笔法什样有奇气 ,什样有色彩。他常背了几段给我听,我虽则似懂非 懂,但是却常给他引得发笑起来,因为龚先生的文章 里常有许多奇怪的植物名字,真和植物学教科书一般 。 后来我顽性敌不过青哥的引诱,也跟胡乱地读了 几篇。虽则不用心地去读,不会增进什么知识,但是 龚自珍之为植物学家,却给我证实了。只要看他几篇 游记,他没有一处不在百忙里夹述两句关于植物的记 载,而且用他植物学家的眼光来分析:“这是什么名 称?这种植物出产在何处?产在这里的植物比产在那 里的好是坏……”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