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弥留之际/诺贝尔获奖作家经典译丛

我弥留之际/诺贝尔获奖作家经典译丛
作者: (美)威廉·福克纳|译者:姜燕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60
折扣购买: 我弥留之际/诺贝尔获奖作家经典译丛
ISBN: 9787500864646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出生于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5岁时随家人迁至牛津,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这个小镇度过。他从小爱好阅读,但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只在密西西比大学待了一年多。青年时参加过皇家空军,但未正式参战,之后短暂游历过欧洲。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以写作为业,30年代曾为好莱坞写电影剧本解决经济问题。 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1929)、《我弥留之际》(1930)、《押沙龙,押沙龙!》(1936)、《八月之光》(1932)等。这些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福克纳成为欧洲现代主义小说创新潮流转移到了美洲大陆的象征。1949年,威廉·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

达尔 朱厄尔和我从地里回来,在小路上一前一后走着 。尽管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任何在棉花房里的人 都看得出,朱厄尔那顶磨得破旧不堪的草帽比我的高 出足足一头来。 这条小路笔直得像铅垂线,被人们踩得溜光水滑 ,又被七月的骄阳烤得像烧结砖似的又干又硬。它穿 过碧绿成行的棉花垛,直通到棉花田中央的棉花房, 绕着棉花棚的四个圆角转一圈,又继续穿过棉花地, 还是被踩的光溜溜的样子,但渐渐地隐没在了棉花田 里。 棉花房是粗糙的原木搭建的,有一根原木早已从 裂缝处掉落。四方四正的棉花房,有一个角上的屋顶 塌陷了,房角坍塌的那处房顶空荡荡地倾斜着,在阳 光照耀下,忽明忽暗地闪着光。相对的两面墙上各有 一扇大窗户通向那条小路。到了棉花房,我顺着小路 绕房子走了一圈。而跟在我身后,距我十五英尺远的 朱厄尔,眼睛直盯着前方,只一大步就跨过了窗户。 他依然目不斜视地盯着前方,一双像木头般的灰眼睛 ,嵌在那同样如木头般毫无表情的脸上。他只四大步 就跨过了房间的地面,动作僵硬得就像雪茄商店里的 木制印第安人,因为穿着打了补丁的工装裤,臀部以 下就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似的。他又一大步跨过对面的 窗户,走上了小路。他这样做的时候,我才刚绕着房 子转过来。我们又一前一后地排成一队,只不过这次 他在前面,先于我五英尺。我们走上了通往绝壁下的 小路。 塔尔的车子停在泉边,被拴在栅栏上。缰绳缠绕 在座位的支柱上,车厢里有两把椅子。朱厄尔走到泉 边,停住脚步,从柳枝上取下瓢来舀泉水喝。我从他 身旁走过,听见了卡什拉锯子的声音。 我爬上山顶时,他已停止了拉锯子,正站在一堆 木片前,把两条木板楔在一起。光影交错间,那两条 木板灿若黄金,软若金子,经锛子切割,在两侧留下 光滑的波状纹路。卡什真不愧是个出色的木匠。他把 两个厚木板靠在锯架上,沿着边儿安放在做好的箱子 的一个内角里。他跪下来,沿着木板边儿,眯着眼看 。又把木板放下,拿起锛子。真真儿是个好木匠。艾 迪·本德仑真是到哪儿都找不到像他这么好的木匠和 这么好的寿材来人土为安了。这能给她信心、给她慰 藉。我继续向房子走去,身后是锛子发出的咔哧咔哧 声。 科拉 我省下来些鸡蛋,昨天烤了蛋糕,蛋糕烤得还真 不错。我们养的鸡也真是给力,个个都是生蛋好手。 因为遭了负鼠之类的破坏,我们的鸡蛋已经所剩无几 了。夏季,还有蛇搞破坏呢。蛇破坏鸡窝的速度是其 他任何动物都比不上的。所以,养鸡成本超出了塔尔 的预料,在我保证了鸡蛋产量的增多一定能弥补上各 项损失之后,我就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倍加小心了, 因为我最后是发了誓说要把鸡养好的。我们原本可以 养些更便宜的小鸡崽儿的,但是我承诺了劳英顿小姐 说会按照她的建议养些好品种的鸡。因为塔尔先生自 己也承认说,从长远来看,喂养那些品种上好的牛啊 、猪啊家畜是值得的。因此,当我们损失了大量的鸡 之后,我们自己就舍不得吃蛋了。因为在我们负责养 鸡的时候,我可不想让塔尔先生来责怪我。所以当劳 英顿小姐和我说起蛋糕的事儿时,我想我可以烤蛋糕 嘛,这样准能大赚一笔。而且增加的净值,相当于使 家禽数量翻一番。这样,一次节省下一个鸡蛋,就连 鸡蛋的成本都可以省出来了。 P1-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