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
作者: (清)张岱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90
折扣购买: 陶庵梦忆
ISBN: 9787505746442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文学家、史学家,工诗词,善著文,被誉为“小品文圣手”。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琅嬛文集》《快园道古》《石匮书》等著作传世。 张岱生活于明末清初之间,对明朝的倾覆深怀孤愤,后半生隐居不出,专心著述,以充盈“真气”和“生气”的文笔,写活了繁华一梦的明朝。 译者简介: 午歌,超人气青年作家,译者。已出版《晚安,我亲爱的人》《晚安,我亲爱的孤独》《一生有你》等书。"

内容简介

\"钟山 钟山①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气,龙蜕藏焉。高皇帝与刘诚意、徐中山、汤东瓯②定寝穴,各志其处,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门左有孙权墓,请徙。太祖曰:“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及开藏,下为梁志公和尚③塔。真身不坏,指爪绕身数匝。军士④之不起。太祖亲礼之,许以金棺银椁,庄田三百六十,奉香火,舁灵谷寺⑤塔之。今寺僧数千人,日食一庄田焉。陵寝定,闭外羡⑥,人不及知。所见者,门三、飨殿一、寝殿一,后山苍莽而已。壬午⑦七月,朱兆宣簿⑧太常,中元祭期,岱观之。飨殿深穆,暖阁去殿三尺,黄龙幔幔之。列二交椅,褥以黄锦孔雀翎,织正面龙,甚华重。席地以毡,走其上必去舄⑨轻趾。稍咳,内侍辄叱曰:“莫惊驾!” 近阁下一座,稍前,为⑩妃,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妊为己子,事甚秘。再下,东西列四十六席,或坐或否。祭品极简陋。朱红木簋、木壶、木酒樽,甚粗朴。簋中肉止三片,粉一铗,黍数粒,东瓜汤一瓯而已。暖阁上一几,陈铜炉一、小箸瓶二、杯棬二;下一大几,陈太牢一、少牢一而已。他祭或不同,岱所见如是。先祭一日,太常官属开牺牲所中门,导以鼓乐旗帜,牛羊自出,龙袱盖之。至宰割所,以四索缚牛蹄。太常官属至,牛正面立,太常官属朝牲揖,揖未起,而牛头已入所。已,舁至飨殿。次日五鼓,魏国至,主祀,太常官属不随班,侍立飨殿上。祀毕,牛羊已臭腐不堪闻矣。平常日进二膳,亦魏国陪祀,日必至云。 戊寅,岱寓鹫峰寺。有言孝陵上黑气一股,冲入牛斗,百有余日矣。岱夜起视,见之。自是流贼猖獗,处处告警。壬午,朱成国与王应华奉敕修陵,木枯三百年者尽出为薪,发根,隧其下数丈,识者为伤地脉、泄王气,今果有甲申之变,则寸斩应华亦不足赎也。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猿咽。 注释 ① 钟山:又称紫金山,位于今江苏南京。 ②高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谥号高皇帝。刘诚意: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明朝开国功臣,被封为诚意伯。徐中山:徐达(1332—1385),字天德,明朝开国功臣,被封为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汤东瓯:汤和(1326—1395),字鼎臣,明朝开国功臣,死后追封东瓯王。 ③志公和尚:南北朝时期南朝僧人宝志(436—513),志公和尚圆寂后,梁永定公主为其修建了一座五层石塔。 ④(jú):古代一种运土的工具,此处名词作动词,指无法以运走。 ⑤ 舁(yú):抬。灵谷寺:位于今江苏南京紫金山下。 ⑥ 羡:通往墓穴的道路。 ⑦ 壬午:崇祯十五年(1642)。 ⑧ 簿:这里指担任,供职。 ⑨ 舄(xì):鞋子。 ⑩ (gōng):姓氏。 成祖:明成祖朱棣(1360—1424)。 孝慈皇后: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谥号孝慈。妊:怀孕,这里指抱养。 簋(guǐ):盛食物的器皿。 棬(quān):一种木质的饮器。另有读音juàn:古同“桊”,牛鼻环。 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种祭品齐全或只用牛作为祭品的,称太牢。少牢:祭祀中只有羊、猪或只用羊作为祭品的,称少牢。 (xún):古代祭祀用肉,沉于汤中半熟;也泛指煮肉。 戊寅:指崇祯十一年(1638),此段根据《砚云甲编》本补录。 鹫峰寺:在今江苏南京白鹭洲公园内。 朱成国:朱纯臣(?—1644),被封为成国公。王应华(1600—1665):字崇闇,号园长。东莞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曾任礼部侍郎,明亡后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隐居。 甲申:即崇祯十七年(1644),这一年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而死,明朝灭亡,所以称为 “甲申之变”。 译文 钟山上云雾缭绕,冉冉浮动,云气红紫相间,人们都说这是**之气,龙蜕下来的皮就藏在这里。明太祖朱元璋与诚意伯刘基、中山王徐达、东瓯王汤和当年勘测陵墓地点时,他们就把各自选好的地点标记好,藏在袖子里。结果三个人选的地方一致,于是陵墓就定了下来。陵门的左边是孙权的墓地,大臣们请求把孙权的坟墓迁到别的地方去。太祖说:“孙权也是条好汉,留着他看守陵门吧。”等到开建陵墓的时候,才发现下面是南朝梁国志公和尚的石塔,志公和尚的真身还没有腐坏,长长的指甲在身上缠绕了好几圈,士兵们怎么抬都抬不起来。太祖亲自以礼祭拜,许诺用金棺银椁殓葬他的骸骨,并封赐他三百六十亩田地,令人供奉香火,志公和尚的真身这才被抬到灵谷寺,安葬在塔内。如今灵谷寺有几千名僧人,**能吃掉一个庄田出产的粮食。陵墓修建完后,封闭了通往墓穴的道路,无人知道陵墓在哪里。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有三座陵门、一座飨殿和一座寝殿,后山也只有一片苍莽的林木而已。壬午年七月,朱兆宣担任太常寺卿,适逢中元节祭祀,我到那里去观看。飨殿庄严肃穆,暖阁距离飨殿三尺,用绣有黄龙的帷幔遮盖着。飨殿中间放着两把交椅,上面铺着黄锦孔雀翎的褥垫,褥垫上织有正面龙图,**华丽庄重。毛毡铺在地上,人走在上面必须脱去鞋子,放轻脚步。稍微咳嗽一声,就会被内侍官呵斥:“不要惊扰了圣驾。” 靠近暖阁下面的一个座位,靠前的是妃之座,妃是成祖皇帝的亲生母亲。成祖皇帝出生后,孝慈皇后收养他作为自己的儿子,这件事情**隐秘。暖阁再往下,东西两面排列着四十六个席位,有的有座,有的仅是站立的位子。祭品极为简陋,朱红的木簋、木壶、木酒樽,**粗糙简朴。木簋中只放了三片肉、一铗面粉、几粒黍米和一碗冬瓜汤而已。暖阁上放着一张几案,上面陈列着一个铜炉、两只小箸瓶、两只木杯子。暖阁下面放了一张大几案,陈列的也只有一副太牢、一副少牢类的祭品而已。其他祭祀或许与此不同,但我看到的就是这些。祭祀的前一日,太常寺的官员们打开关着祭祀所用牲畜场地的中门,敲锣打鼓、排列旗帜作引导,牛羊自己从门里出来,用绣有龙的袱被盖在它们的身上。到了屠宰场,人们用四条绳子绑住牛的蹄子。太常寺官员到后,牛正面站立,官员们朝牲口作揖,还没**起身时,牛头就已经被割下来放进开水中烹煮。煮熟之后,牛头被抬到飨殿之上。第二天五*之时,魏国公(此处是崇祯末年第十一代魏国公)来到飨殿,主持祭祀仪式。太常寺的官员们不跟随祭祀班列,而是在飨殿上侍立着。祭祀完毕后,牛羊都已经腐烂,臭不可闻。平常每日进献两顿膳食,也是由魏国公陪同祭祀,每天都得到场。 戊寅年,我寓居在南京鹫峰寺内。有人说孝陵上空有一股黑气,直冲牛宿和斗宿,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天。我夜里起来观看,果然见到了这股黑气。从这以后,流贼猖獗,各地军情警报接连不断。壬午年,朱成国和王应华奉命修补皇陵,他们把一棵三百年树龄的枯树砍作薪柴,因为要挖掉树根,所以向地下挖了几丈深的洞,有见识的人说这样伤了龙脉、泄了帝王之气,如今果然发生了“甲申之变”,就算把王应华千刀万剐也不足以赎罪。由玉石落成的明孝陵已经二百八十二年了,今年的清明节,历代明皇却不能再有一盂麦饭的供奉祭祀。想到这里,我便如野猿一般凄切地呜咽起来。 简评 以《钟山》一文开篇,作者笔触凝练持重,寓意深厚。据晋代吴勃在《吴录》所记载,诸葛先生曾感叹:“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可见,钟山自古乃帝王龙脉聚集之地。通过对比钟山飨殿昔日的华丽庄严和如今的衰败鄙陋,将山河破碎的**之痛,一笔道出。对比作者在《自为墓志铭》中自嘲式地调侃身世:前半生“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后半生“无所归止,披发入山”,人生不过黄粱一梦。《陶庵梦忆》一书无疑成为张岱先生对大明风物、故国山川的恸哭心史。 报恩塔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①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②,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折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③,斗笋④合缝,信属鬼工。 闻烧成时,具三塔相⑤,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⑥。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燎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⑦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⑧所无也。 注释 ①报恩塔:位于今江苏南京中华门外。此塔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自己的亲生母亲所建,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 ② 功令:旧指法律、法令。 ③ 忽:古代计量单位,一毫为十丝,一丝为十忽。 ④ 斗笋:指连接和拼合的榫头。 ⑤ 相:事物的外观,此处指佛塔外面的琉璃砖。 ⑥斛(hú):古代容器单位,原为十斗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一斛。另外,斛在古代有名词动用方式。相传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进攻东吴,屯兵合肥,人马无法计数,为清点人马,便挖了一口旱塘,作为计量将士的场所,后取名“斛兵塘”,现已为人工湖,位于合肥工业大学校园内。斛兵,以斛为单位计算士兵。 ⑦译:异域。例:沧波伏忠信,译语辨讴谣。——唐代顾况《送从兄使新罗》。重译:重重异域,在此可理解为世界各地。 ⑧四大部洲:即四大洲。古印度神话中世界分为四大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贺洲,北俱芦洲。 译文 报恩塔是中国的大古董,明朝永乐年间烧制的大窑器。报恩塔在永乐初年建成,如果不是明成祖朱棣以开创**的精神、物力、法令,如果不是他的胆智才略足以经营这项工程的话,这座塔是不可能建成的。塔身上上下下有千百亿个琉璃制的金刚佛像。一座金身佛像用十几块琉璃砖拼凑连接而成,金身佛像的衣服褶皱、容貌眼睛、胡须眉毛都丝毫不差,接榫的地方严丝合缝,真是鬼斧神工。 听说建塔的琉璃砖烧成的时候,一共有三副,一副用来造塔,其他两副埋起来,编了号码作为标记。如果塔上损坏了一块砖,只要把损坏的那块砖的编号报给工部,工部立刻就能发送一块砖补上,跟原来的一样。这里,夜晚必定点上灯火,一年耗费好几斛灯油。天日晴朗、太阳高照的时候,报恩塔周围烟雾霏霏霭霭,光影摇摇曳曳,有光怪出现在塔的上方,就像香烟缭绕在塔上,半日才散开。永乐年间,海外各地蛮荒夷族来到这里的有一百多个**,他们的使者见到报恩塔,必定顶礼膜拜,大加赞叹后方才离开,说这座塔在四大洲都是***的。 天台牡丹    天台①多牡丹,大如拱把②,其常也。某村中有鹅黄牡丹,一株三干,其大如小斗,植五圣祠前。枝叶离披③,错出檐甃④之上,三间满焉。花时数十朵,鹅子、黄鹂、松花、蒸栗,萼楼穰吐⑤,淋漓簇沓⑥。土人于其外搭棚演戏四五台,婆娑乐神。有侵花至漂发⑦者,立致奇祟⑧。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⑨而寿。 注释 ① 天台:即今浙江天台。 ② 拱把:指围径大如两手合围。 ③ 离披:枝繁叶茂的样子。 ④ 檐甃:屋檐上的砖瓦。 ⑤ 萼楼穰吐:从茎干上长出的花萼层层叠叠。 ⑥ 沓:水翻腾沸涌。 ⑦ 漂发:指毫发,细微。 ⑧ 祟:灾祸。 ⑨ 蔽芾(fèi):花木繁盛的样子。 译文 天台有很多牡丹,如拱把一般大。某村出产一种鹅黄色的牡丹花,一株牡丹上长出三根枝干,每一枝都有小斗那么大,种植在五圣祠的前面。枝繁叶茂,参差错落,高出屋檐之上,三间房子都被遮盖满了。开花时有几十朵,颜色有的像嫩鹅的毛色,有的像黄鹂的毛色,有的像松花的颜色,有的像蒸熟的栗子的颜色。花萼花蕊层层叠叠,一簇一簇,开得淋漓尽致。每到花开之时,当地人在祠堂外搭上棚子戏台,上演四五场戏,婆娑舞乐以欢娱花神。如果有人稍稍损坏了牡丹花微小的枝叶,就会立刻招致奇怪的灾祸。当地人由此告诫他人不要伤害牡丹花。所以牡丹花得以枝繁叶茂,长久地盛开在这里。 金乳生草花 金乳生喜莳①草花。住宅前有空地,小河界之。乳生濒河构小轩三间,纵其趾②于北,不方而长,设竹篱经其左。北临街,筑土墙,墙内砌花栏护其趾。再前,又砌石花栏,长丈余而稍狭。栏前以螺山石垒山披数折,有画意。 草木百余本,错杂莳之,浓淡疏密,俱有情致。春以**、虞美人为主,而山兰、素馨、决明佐之。春老以芍药为主,而西番莲、土萱、紫兰、山矾佐之。夏以洛阳花、建兰为主,而蜀葵、乌斯菊、望江南、茉莉、杜若、珍珠兰佐之。秋以菊为主,而剪秋纱、秋葵、僧鞋菊、万寿芙蓉、老少年、秋海棠、雁来红、矮鸡冠佐之。冬以水仙为主,而长春佐之。其木本如紫白丁香、绿萼、玉楪、蜡梅、西府、滇茶、日丹、白梨花,种之墙头屋角,以遮烈日。 乳生弱质多病,早起,不盥不栉③,蒲伏阶下,捕菊虎,芟④地蚕,花根叶底,虽千百本,一日必一周之。癃⑤头者火蚁,瘠枝者黑蚰,伤根者蚯蚓、蜒蝣,贼叶者象干、毛猬。火蚁,以鲞骨⑥、鳖甲置旁引出弃之。黑蚰,以麻裹箸头捋出之。蜒蝣,以夜静持灯灭杀之。蚯蚓,以石灰水灌河水解之。毛猬,以马粪水杀之。象干虫,磨铁钱穴⑦搜之。事必亲历,虽冰龟⑧其手,日焦其额,不顾也。青帝⑨喜其勤,近产芝三本,以祥瑞之。 注释 ① 莳(shì):种植。 ② 趾:地基。 ③ 盥:洗手,这里指洗漱。栉:梳子和篦子的总称,这里指梳头。 ④ 芟(shān):以殳除草,意指割草。 ⑤ 癃(lóng):旧指年老衰弱多病。此处引申为植物枯萎、衰败。 ⑥ 鲞骨:晒干的鱼骨。 ⑦ 钱:钱在古代指一种田器。上古时期曾以农具作为交易媒介,其后铸造货币又仿其形为之,因此钱引申为货币、钱财。磨铁钱穴在此应该为名词动用,指磨铁质农具铲除洞穴。 ⑧ 龟(jūn):同“皲”,皮肤冻裂。 ⑨ 青帝:古代神话传说中掌管春天的神仙。 译文 金乳生喜欢种植花草。他的住宅前有一块空地,以小河为界。乳生在临河的地方建造了三间小轩榭,沿着地基向北延伸,轩榭的形状不是方形的,而是狭长的,在轩榭的左边插上竹篱笆。住宅北面靠近街道,临街筑造了土墙,墙里砌了雕花栏杆用以保护地基。再往前面,还砌着石花栏杆,长一丈有余,但稍显狭长。栏杆前面用螺山石叠垒的假山劈开了好几折,很有画意。 花草树木有一百多个种类,交错种植,花色深浅各异,间距疏密得宜,很有情致。春天以**花和虞美人为主,而以山兰、素馨、决明为辅。春末季节以芍药为主,而以西番莲、土萱、紫兰、山矾为辅。夏天以洛阳花和建兰为主,而以蜀葵、乌斯菊、望江南、茉莉、杜若、珍珠兰为辅。秋天以菊花为主,而以剪秋纱、秋葵、僧鞋菊、万寿芙蓉、老少年、秋海棠、雁来红、矮鸡冠为辅。冬天以水仙为主,而以常春藤为辅。木本的花有紫白丁香、绿萼、玉楪、蜡梅、西府、滇茶、日丹、白梨花等,种植在墙头屋角,用以遮挡烈日。 乳生体弱多病,早晨起床后不洗漱不梳头,蹲在石阶下面捕杀菊虎,芟削地蚕,即使有上百成千的花草,乳生也要于**之内把花根叶底的害虫通通清理一遍。使花草顶部枯萎的是火蚁,使花草瘦弱贫瘠的是黑蚰,伤害到花草根部的是蚯蚓和蜒蝣,偷吃花草叶子的是象干和毛猬。火蚁,将鲞骨和鳖甲放置在花草旁边可以将其诱杀;黑蚰,用麻裹住筷子头,可将它捋出来;蜒蝣,等到夜深人静时手持灯火将其杀死;蚯蚓,用石灰水灌注河水可以将其解决掉;毛猬,用马粪水杀灭;象干虫,可以磨铁质田器来掏挖它们的洞穴。每件事情乳生都亲力亲为,即使冰雪使他的手皲裂,太阳晒焦了他的额头,他也毫不顾忌。掌管春天的神仙青帝喜欢他的勤劳,*近让花园里长出三棵灵芝,作为奖励他的祥瑞。 日月湖 宁波府城内,近南门,有日月湖。日湖圆,略小,故日之;月湖长,方广,故月之。二湖连络如环,中亘一堤,小桥纽之。日湖有贺少监①祠。季真朝服拖绅②,*无黄冠③气象。祠中勒④唐元宗⑤《饯行》诗以荣之。季真乞鉴湖⑥归老,年八十余矣。其《回乡》诗曰:“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孙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归老,不为早矣,乃时人称为急流勇退,今古传之。 季真曾谒一卖药王老,求冲举⑦之术,持一珠贻之。王老见卖饼者过,取珠易饼。季真口不敢言,甚懊惜之。王老曰:“悭吝未除,术何由得!”乃还其珠而去。则季真直⑧一富贵利禄中人耳。《唐书》入之《隐逸传》,亦不伦甚矣。月湖一泓汪洋,明瑟⑨可爱,直抵南城。 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⑩之。湖中栉比者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而松石苍老。石上凌霄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四明缙绅,田宅及其子,园亭及其身。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且为之,如传舍衙署焉。屠赤水娑罗馆亦仅存娑罗而已。所称“雪浪”等石,在某氏园久矣。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城墙下趾稍广,桃柳烂漫,游人席地坐,亦饮亦歌,声存西湖一曲。 注释 ① 贺少监:即贺知章(约659—约744),字季真,晚年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唐代**诗人,官至礼部侍郎,是浙江历****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天宝三载(744)上表奏明皇上,请求恩准他回乡当道士,此时已经八十六岁。 ② 绅:绶带。 ③ 黄冠:道士之冠,亦借指道士。 ④ 勒:雕刻。 ⑤ 唐元宗:即唐玄宗(685—762),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讳,底本皆改为“元”。唐玄宗李隆基又被称为唐明皇,他开启了“开元盛世”,也由于“安史之乱”而导致唐王朝由盛而衰。 ⑥ 鉴湖:即前文所述日月湖,又称镜湖、长湖、庆湖。如今,宁波鼓楼城门外月湖依然可见,日湖已无踪影。坐落在宁波江北区的日湖,不是文中提及的日湖。 ⑦ 冲举:飞升成仙。 ⑧ 直:仅仅,只不过。 ⑨ 明瑟:莹净,此处指湖水晶莹纯澈。 ⑩ 萦带:环绕。 圮(pǐ):塌坏。倾圮:倒塌。 四明:即浙江宁波。缙绅:原指插笏于带,后用来代指官宦。 平泉木石:典出自唐代李德裕《平泉山居戒子孙记》:“鬻平泉者,非吾子孙也。以平泉一树一石与人者,非佳士也。”此处指大家贵族修建的私家花园林苑。 传舍:古代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衙署:官署。 屠赤水:屠隆(1542—1605),字长卿,号赤水、鸿苞居士,明代**戏曲家和文学家,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官至礼部主事,因受诬陷而被罢官,晚年靠卖文鬻字为生,穷愁潦倒。著有传奇《彩毫记》《昙花记》《修文记》以及诗文集《栖真馆集》《鸿苞集》等。 译文 宁波府城内,靠近城南门处有日月两湖。日湖形状近圆形,略微小一些,故称为日湖;月湖形状狭长,近方形且比较广阔,故称为月湖。两个湖像环一样连接在一起,中间贯通着一道堤坝,以小桥作为枢纽相接。日湖边上有贺知章的祠堂。贺知章的像穿着朝服,披着绶带,并没有做道士的打扮。祠堂以雕刻唐玄宗写给贺知章的饯行诗为荣耀。贺知章乞求致仕归乡、养老于鉴湖时已经是八十多岁了。他于《回乡》一诗中写道:“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孙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多岁归乡养老,其实不算早了,而当时人称赞他是急流勇退,古人和今人都对他传颂不已。 贺知章曾经拜谒过一个卖药的王老翁,想寻求飞升成仙的道术,并赠送给老翁一颗珍珠。王老翁看见卖炊饼的人走过,取出珍珠换了炊饼。贺知章嘴上不敢说什么,可是心里感到**可惜。王老翁说:“你这人吝啬的毛病还没有消除,怎么可能得到飞仙的道术?”于是他把珍珠还给贺知章,扬长而去。由此看来,贺知章仅仅是个富贵利禄中人罢了。《新唐书》把他归于《隐逸传》,也相当不伦不类。一泓汪洋的月湖之水,莹净可爱,一直通到宁波府南城。 宁波城下密密麻麻地种着桃树和柳树,日月湖的岸边也都种有名贵的花果树木,环绕着日月湖。湖边士大夫的园林亭台鳞次栉比,亭台水榭倾塌,松树和岩石却苍劲坚挺。石头上覆盖着斗大的凌霄藤,大概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宁波的缙绅士大夫们的田地宅院大多只能延续到儿子这一代,其园林庭园只能保留到生前。那些私家苑林几乎是朝秦暮楚,辗转易手于他人,所以园林庭阁只是勉强建造可用,就像供行人休息的处所和官府的衙署一样,屠隆的娑罗馆也仅仅保存着娑罗树而已。诸如“雪浪”这等有名的岩石,荒废在某人的庭园里已经很久了。清明节这天,日湖和月湖里游船**多,但由于桥比较小,所以湖里的游船不很大。城墙下的地基比较广阔,桃花柳树,一片烂漫,游人席地而坐,一边饮酒一边唱歌,那声音就像当年西湖边的一首歌曲。 简评 作为一名生活在宁波的写作者,翻译至此,不胜唏嘘。张岱先生行文寓情于景,故国凋零、旧梦难温的笔触,俯拾即是。如今,宁波府城门外,日湖已不见踪迹,贺秘监祠古墙静默,只有月湖苍翠的垂柳下,碧水深流,沉吟着往事越千年。 \" \"★汪曾祺、李敬泽、梁文道、陈平原等名家激赏,至美古文典范 深度影响汪曾祺文风,李敬泽激赏,梁文道读后难忘,陈平原称赞“明文第·一,张岱莫属”! ★原典足本,原汁原味 读原典,才能得真味,本版完整收录原典119篇文章,原貌呈现,不删一字,尽得风流! ★超人气青年作者、译者午歌倾心译注,译文准确,注解翔实,轻松好读 1378条注释,覆盖生僻字、典故、人物生平简介等阅读难点;119篇译文,尽力接近张岱文风,洒脱鲜活,两相辉映。 ★译者午歌特别撰写49篇简评,内容*丰富,阅读*过瘾! 约2万字简评,以畅快笔法,或补充侧面资料,或解析写作手法,或点评人、事、物,一口气读个过瘾! ★特别加入译者序、张岱自为墓志铭、周作人“《陶庵梦忆》重刊序”,*深地进入张岱的传奇世界 ★随书馈赠“奇人辈出的张岱亲友团”折页,张岱亲友趣味八卦大公开! 张岱父亲一餐吃下一只肥鹅十余碗面?张岱四叔死于一次吃掉百服**?张岱堂弟修亭子拆补17次,花掉万两白银……*多八卦,尽在折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