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语录

梦想语录
作者: 黄兴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22.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梦想语录
ISBN: 978754046517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 括了孔繁森的 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 两袖清风,视 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 族团结重如冈 底斯山。” 孔繁森生于山东聊城堂邑五里墩村,他是孔子第 74代子孙,中 国优秀共产党员。 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 员后,先当工 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时任地委宣传部 副部长的孔繁 森主动报名,他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 高原”,以此 铭志。1994年11月,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 发生车祸,以 身殉职,时年50岁。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新中 国成立以来感 动中国人物”之一。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 地区岗巴县委 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 、牧区,为发 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 迈等3个乡群 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 山顶水源处采 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 少药的情况 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 的常用药,工 作之余就为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 针,直到小药 箱空了为止。他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 繁森在羊日岗 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12岁的 曲尼、7岁的曲 印和5岁的贡桑。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 ,为此他曾3次 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鲜血蕴含 着孔繁森对藏 族孤儿深深的爱。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 “世界屋脊的 屋脊”。这里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 最低温度达 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 恶劣的自然环 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孔繁森却先 后两次主动调 去西藏工作。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 ,在不到两年 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 多公里,茫茫 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 展。1994年, 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 5%;国民收入超 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 地区的经济带上新 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 功夫。为此, 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 1994年他完成任 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以身殉职。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 是他仅有的8 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 12条建议。这 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 情怀。 孔繁森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典型,被誉为“ 九十年代的 雷锋”“新时期的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民 族团结的典 范”。他用真挚的爱民之情,赤诚的为民之心,强烈 的富民之愿, 谱写了具有最朴素的理想价值和人文情怀,闪烁着不 朽的文明之 光、人性之光和理想之光。今天我们从理想价值的角 度认识和传播 孔繁森精神,大力倡导爱人、帮人、关心人的人生价 值观,对构建 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大有裨益。 孔繁森的人生词典里,写满了“爱”字。爱祖国 、爱人民、爱 事业、爱西藏、爱集体、爱家乡、爱亲友、爱自然、 爱他应该爱能 够爱的一切。为了这伟大的爱,无私奉献乃至牺牲自 己宝贵的生 命。他像虔诚的信徒和苦行僧一样地笃信着心中的信 仰,执著地坚 持着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无 怨无悔,持之 以恒。他为人民而活着,为人民而奋斗,为人民而献 身。他的爱比 母子之爱、夫妻之爱、父子之爱更博大,超出了至爱 亲情的世俗情 感,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