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9.80
折扣购买: 门外汉的京都(精)
ISBN: 9787549500031
舒国治,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是六十年代在西洋电影与摇滚乐熏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七十年代初,原习电影,后注心思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文坛瞩目。一九八三至一九九〇,七年浪迹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而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论者咸认与他的清简度*有关。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他无尽窥探与咏颂。著有《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等。
不知为了什么,多年来我每兴起出游之念,*先 想到的,常是京都。到了京都,我总是反复地在那十 几二十处地方游绕,并且我总是在门外张望,我总是 在墙外伫足,我几乎要称自己是京都的门外汉了。 很想问自己:为什么总去京都?但我怀疑我回答 得出来。 难道说,我是要去寻觅一处其实从来不存在的“ 儿时门巷”吗?因为若非如此,怎么我会一趟又一趟 地去,去在那些门外、墙头、水畔、桥上流连? 有时我站在华灯初上的某处京都屋檐下,看着檐 外的小雨,突然间,这种向晚不晚、*难将息的青灰 色调,闻得到一种既亲切却又遥远的愁伤,这种愁伤 ,仿佛来自三十年前或五百年前曾在这里住过之人的 心底深处。 我去京都,为了“作湖山一*主人,历唐宋百年 过客”(引济南北极阁对联)。是的,为了沾染一袭 其它地方久已消失的唐宋氛韵。唐诗“清晨入古寺, 初*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景象,中国 也只少数古寺得有,京都却在所多见。杜牧“南朝四 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惟京都可以 写照。 我们于古代风景的形象化,实有太多来自唐诗。 因唐诗之写景,也导引我们寻觅山水所探之视角 。 又有一些景意,在京都,恰好*宜以唐诗呼唤出 来。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或如“旅馆谁 相问,寒灯独可亲”,“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 转凄然”。乃前者之盼雪,固我们在**无法有分明 之四时、不易得见;而后者之“旅馆”辞意,原予人 木造楼阁之寝住空间,然我们恁多华人,竟不堪有随 意可得之木造旅馆下榻,当然京都旅馆之宝贵愈发教 我们疼惜了。 许多古时设施或物件,他处早不存,京都亦多见 。且说一件,柴扉。王维诗中的“*暮掩柴扉”、“ 倚杖候荆扉”、“倚仗柴门外”在此极易寓目。 我去京都,为了竹篱茅舍。自幼便读至烂熟的这 四字,却又何处见得?**早没有,大陆即乡下农村 也不易见。但京都犹多,不只是那些古时留下的茶庵 (如涉成园的缩远亭、漱枕居),茶道家示范茶艺场 所(如不审庵、**庵),即**有些民家或有些小 店(如嵯峨野的寿乐庵、圆山公园的红叶庵),皆矢 意保持住竹篱茅舍。“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 常关”这二句,岂不又是京都? 我去京都,为了村家稻田。全世界大都市中犹能 保有稻田的,或许只有京都。一个游客,专心看着古 寺或旧庵,乍然翻过一列村家,竟有稻田迎目,平畴 远风,良苗怀新,怎不教人兴奋?京都府立植物园跨 过北山通,向北,走不了几分钟,便是稻田。嵯峨野 清凉寺与大觉寺之间,亦多的是稻田。奈良的唐招提 寺,墙外不远便是稻田。大原的稻田,竟是一片片地 列在山上的坪顶,即使辟垦艰辛,也努力维持。稻田 能与都市设施共存,证明这城市之清洁与良质,也透 露出这城市之不势利。四十年前台北亦早已是城市, 却稻田仍大片可见,何佳好之时代,然一转眼,改观 了。 我去京都,为了小桥流水。巴黎的塞纳河很美, 但那是西洋的石垣工整之美;东方的、比较娇羞的河 ,或许当是小河,如祗园北缘的白川,及川上伫立的 鹤,与那**人青睐的巽桥,及桥上偶经的艺伎,并 同那沿着川边一家又一家觥筹交错、饮宴不休的明灭 灯火店家。夜晚的白川,是祗园的*璀璨明珠,称得 上古典京都酣醉人生的写实版本。又白川稍上游处, 与三条通交会,是白川桥,立桥北望,深秋时,一株 虬曲柿子树斜斜挂在水上,叶子落尽,仅留着一颗颗 红澄澄柿子,即在水清如镜的川面上亦见倒影,水畔 人家共拥此景,是何等样的生活!家中子弟出门在外 ,久久通一信,问起的或许还是这棵柿子树吧。另外 的小桥流水,如鸭川西侧的高濑川,只是近*旁边太 过热闹。或如上贺茂神社附近的明神川,及川边的社 家。 P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