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读的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当代卷1)

不可不读的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当代卷1)
作者: 王富仁//方兢
出版社: 西北大学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6.50
折扣购买: 不可不读的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当代卷1)
ISBN: 978756041338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六朝时候宋文帝元嘉四年,陶渊明已经满过六 十二岁、快达六十三岁的高龄了。近三四年来,由于 田地接连丰收,今年又是一个平年,陶渊明家里的生 活似乎比以前要好过一些。尤其是在去年颜延之被朝 廷任命去做始安郡太守,路过浔阳时,给他留下了二 万钱,对他生活也不无小补。虽说陶渊明叫儿子把钱 全拿去寄存到镇上的几家酒店,记在账上,以便随时 取酒来喝,其实那个经营家务的小儿子阿通,却并未 照办,只送了半数前去,其余的便添办了些油盐和别 的家常日用物;这种情形,陶渊明当然知道,不过在 向来不以钱财为意的陶渊明看来,这也算不得甚么, 因此并不再加过问。 在身体健康方面,虽说陶渊明白四十一岁归田以 后,即“躬耕自资,遂抱赢疾”,但在六十岁以前, 他却仍然不断地参加部分劳动。只是当他满过六十岁 之后,他才把锄头交给儿子,说:“不成不成,手脚 骨头都松了,使用不得力,这些事只好交给你们来做 了!”此后即很少自己动手,只于早晚间负手到田垅 间去看看桑麻禾黍,一面温习温习自己心爱的诗篇。 这一年浔阳的秋天,来得似乎比哪年都早;每到 早晚间,八月里的瑟瑟秋风便使人倍加有畏缩之感。 这一天早晨,天刚一放亮,陶渊明便起来了。昨夜他 在床上翻腾了一整夜。昨天在庐山东林寺给他的不愉 快的印象实在太深了,这不能不逼使他去思考一些问 题。因为他去庐山,本来是想同慧远法师谈谈,同时 也想在庙里住上三几天,静静脑筋,换换空气。却不 料一到东林寺,就遇见那里正在大办法事,来烧香的 人真有如穿梭一般,进进出出,十分闹杂。而尤其令 他不愉快的,便是那盘腿打坐在大雄宝殿正中的慧远 和尚的那种近于傲慢、淡漠而又装腔作势的态度。这 与他平时的为人是完全两样的。他头戴毗卢帽,身披 绯色罗袈裟,前后左右还围着有一大群年轻俊美的小 和尚,手中各持着铜唾盂、白玉柄麈尾、紫丝布巾蜕 等类的东西,俨然是另一种达官贵人的派头。只见他 半闭着眼睛,两手合十,一让香客们在他座前四礼八 拜,脸上纹风不动,连一点表情都没有;真不知他是 在睡觉呢还是在闭目养神,法会一会儿正式开始了, 首先由僧徒们高声唪诵一通《无量寿佛经》,然后又 由刘遗民来大念一遍他自己作的所谓“发愿文”,次 即是由白莲社中的社友们一齐向慧远和尚顶礼膜拜, 然后又由会众大声宣扬一阵“南无阿弥陀佛,观世音 菩萨,大势至菩萨”的佛号,便算散会。这时他才微 微地动了一下眼皮,在钟鼓齐鸣中,喃喃念道:“揭 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念 毕这种神秘而又令人难懂的咒语之后,他甚么也没有 说,便下得座来起身入内了。对于那些匍匐在地面上 的会众,连正眼都不曾看一眼,更不用说和气地来同 大家打个招呼了!这种毫不理会大家的态度,给陶渊 明以一种大有“我慢”之概的印象。而这种“我慢” ,又正是慧远本人对陶渊明所时常提起,认为是违反 佛理的。 “渊明公,你看这个念佛法会怎样?”到禅堂里 坐下喝茶时,刘遗民对他这样问道。还不等他回答, 周续之接着便说:“真正是名山胜会,世间少有啊! 我看渊明公还是加入我们白莲社的好。慧远法师不是 说你加入之后,还是特许可以喝酒吗?”“对,对! 还是加入的好。‘浔阳三隐’中有两位都已经加入, 渊明公再一加入,那便算是全数了!”只听得张野、 张铨、宗炳、雷次宗等陶渊明儒学中的朋友,当时所 谓知名人士的,都一齐异口同声地来劝说。“让我再 想想看。人生本来就很短促,并且活着也多不容易啊 !在我个人想,又何必用敲钟敲鼓来增加它的麻烦呢 ?”陶渊明边说边立起身来,打算出去。“你不坐坐 ,吃过午斋,去同法师谈谈再走吗?”大家齐声说。 “不用啦,今天人多,他也很忙,改天再来。”陶渊 明记得自己昨天正是这样起身回家的。 虽说“背负炉峰(香炉峰),旁带瀑布”的东林 寺离陶渊明的住处柴桑山的栗里只不过二十多里地, 可是陶渊明这次走起来却觉得比往常任何一次都吃力 。他停停走走地一直到将近黄昏时候才回到了家。在 喝过一碗稀粥之后,他便上床睡觉了。他一方面虽然 觉得自己腿酸腰疼,疲乏不堪,但一方面想睡却又睡 不着。而更可恶的是那种“铛、铛、铛、铛”的东林 寺的钟声,于朦胧半睡中,还不住阴一下阳一下地在 他耳边鸣响。“看来东林寺以后是不能再去啦,这些 和尚真作孽,总是想拿敲钟敲鼓来吓唬人。最可笑的 还有刘遗民、周续之那一般人,平时连朝廷的征辟也 都不应,可是一见了慧远和尚就那样的磕头礼拜,五 体投地!是不是这可以说明,他们对于生死道理还有 所未达呢?死,死了便了,一死百了,又算得个甚么 !哪值得那样敲钟敲鼓地大惊小怪!佛家说超脱,道 家说羽化,其实这些都是自己仍旧有解脱不了的东西 。”陶渊明就像这样的想着想着,直翻腾了一整夜。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