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有味

有知有味
作者: 朱晓剑|责编:蒋雪梅
出版社: 成都时代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4.15
折扣购买: 有知有味
ISBN: 9787546425306

作者简介

朱晓剑,专栏作家,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今日头条签约作者,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顾问。2009年获得阿拉善SEE协会生态写作入围奖。201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首届全国“书香之家”。在《今晚报》《天津日报》《深圳商报》《信息时报》等数十家报纸开过专栏。著有《写在书边上》《书式生活》《杯酒慰风尘》《闲言碎语》《书店病人》等书十余部。

内容简介

在今天的邛崃依然流传着卓文君的故事。我们知道, 汉代的临邛古城不仅是一座以冶金冶铜著称的都市,同时 因来往这座城的商贾多,无形之中就促进了临邛的文化不 断流变,饮食在其中也占据了独特的地位。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遇的那一天,是卓王孙家的酒席 之上。那一场夜宴是成都饮食史上最著名的一场。根据相 关资料记录,酒兴正浓时,临邛县令王吉走上前去,把琴 放到司马相如面前,说:“我听说长卿特别喜欢弹琴,希 望聆听一曲,以助欢乐。”相如辞谢一番,便弹奏了《凤 求凰》等一两支曲子。就这样,演绎出了卓文君夜奔的故 事。 关于这一场夜宴具体的食单,已经无法知道了,至于 具体饮用的什么酒,也已无法确知。左思曾在《蜀都赋》 中记录下当时的成都饮酒潮流,豪富们“酌清酷,割芳鲜 ,饮御酣”。想来这也是当地的豪华盛宴。而扬雄在《蜀 都赋》里亦有记录:“调夫五味,甘甜之和,勺药之羹, 江东给鲍,陇西牛羊…”及具有珍稀野禽野兽“五肉七菜 ”的宴菜。那么,卓王孙家的宴席固然没有如此豪华,在 当地也是颇具特色的,且可能同样侧重于“五味调和”。 《汉书·司马相如传》说:“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 车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卢。”这给成都的酒文化注人 新的活力。《蜀中广记》卷六十五引《采兰杂志》说:“ 卓文君井在邛州白鹤驿,世传文君尝取此水以酿酒。”在 《北梦琐言》里更是记录了一段饮酒故事:“蜀之士子, 莫不酣酒,慕相如涤器之风也。” 从汉画像砖上看,当时的酿酒是以陶瓮作酿具,发酵 后用压榨方法取酒。当然,汉代酿酒工艺的一些具体细节 ,在汉画上也不可能描绘得非常全面细致,至少我们还没 有见到窖池的画面。从后来的《齐民要术》所载酿酒法来 看,即使南北朝时也还没有采用窖池方法发酵,依然用的 是汉代的瓮酿之法。相关史料记载,卓文君所贩卖的酒就 是以这种方式酿造的酒。此酒乃低度米酒,故而到相如店 里来消费的食客更多的是参与饮食创意,而非单纯的酒类 消费者。不管怎样,卓文君与酒是有着莫大的关系。酒与 饮食常常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卓文君制 酒,亦好美食,这才显示出了其应有的生活品位。在其经 过的一些地方,也还是留下了和美食相关的佳话。 这里不妨举几个例子。蓬莱的河舒豆腐跟卓文君相关 ,据说司马相如到蓬莱当官时,和卓文君到当地的燕山游 玩,有农夫奉上豆腐伴酒,两口子一边吃一边弄琴吟诗。 不过,有一种说法是这道菜本来就是司马相如当年为汉武 帝陪侍宫宴时,品到豆腐,为其美味所倾倒,于是将其制 作技法熟记于胸,带回家乡,传授给厨师仿制。河舒豆腐 的做法也独特,他们用井水制作豆腐,豆腐细若凝脂,洁 白如玉,清鲜柔嫩,托于手任其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汤中 熬煮而不散烂。 梓潼酥饼,其生产历史有千年以上,如今的“梓潼三 绝”之一。相传早在汉代就有酥饼了,其俗称“薄脆子” 。发源地是四川梓潼许州,故又称许州酥饼。司马相如与 卓文君寄居梓潼时,就常以酥饼伴酒吟诗,因此有“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