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的传统文化课(Ⅱ)

有味的传统文化课(Ⅱ)
作者: 三糊涂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有味的传统文化课(Ⅱ)
ISBN: 9787504367068

作者简介

三糊涂,另有笔名端木赐香,原名李桂枝。1968年生人,199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现任教于河南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研究兴趣为中国近代史与中国传统文化批评。自称平生要务为“拆历史的墙角,探文化的陷阱;还原历史,奉献常识。”行文似**,被章立凡先生称作“历史顽主”;文字背后一腔真诚,被鄢烈山先生称作“仁义多情”。著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重读晚清六十年(185l一1911)》、《有味的传统文化课Ⅰ》、《历史不是哈哈镜:真假袁世凯辨别》等。

内容简介

西周(前1046一前771年),自武王传至幽王。13王,12世。 西周制度有三根重要支柱:宗法制度、井田制度、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是王室按血缘关系分配**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 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 一致。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其核心是嫡长子 继承制,宗族又分为相对性的大宗和小宗,每个阶层各有自己的权利与义 务。周王自称天子,为天下之大宗。天子诸子除嫡长子以外皆被封为诸 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却是大宗。诸侯诸子除嫡长 子外皆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 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 享有政治上的特权。 分封制度简称封建,意即封邦建国。周灭商后,为了有效控制被征服 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王室子弟、姻亲贵族、功臣等为诸侯。诸侯在 自己的封地以内,实行有限的**,可依例往下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往 下分封士。各封国要服从王室的统治,负有向王室纳贡的义务和为王室出 兵打仗、保卫王室的责任,礼乐征伐皆出自周王室。 关于井田制度,至如今研究结论不一。有人认为它*多的是一种乌托 邦式的理想制度,实际中无法严格执行。一般的观点是,夏代已有井田, 且分为公田和私田。按《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皆养公田。”这里所谓私田仅是相对性的, 因为公田私田皆属**所有,成员仅拥有私田的使用权,并且须以公田上 的无偿劳动为前提条件。 西周的王权在商王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强化。周王又称天子,意即天 帝之子。周人的观念中,宇宙中的*高主宰是天帝,而周王是天帝的使 者,秉随天意君临天下,于是周王就成了天下共主:“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西周从商亡的历史中看出了天命不常的意思。这里所谓的天命,本意 是上天授命,商的灭亡让周人发现,所谓的上天授命并不长久。要想长 久,还不如关注人事,俯察民情,以德治国,否则天命会发生转移。这一 趋势,*终决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路径:**,真正的天命在人间,在人 心。导致国人从此对天命没有真正的敬畏,也就是虚天命重人事,得民心 者得天下。第二,任何人都可以假借天命造反。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 家,而所谓的民心,也可以任由封建统治者*制,百姓只有武力和权力下 的驯服。 估计是后世的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墨两大显学的推崇——“主述尧 舜,**文武”,所以周朝的文王与武王在历**留下的全是美名。不过 , 总有浮出水面的子孙,西周后来出了两位**的反面人物。**位是周厉 王,开创一个新罪名,叫“谤王”,导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西 周 第二位反面人物,就是末代天子幽王了,跟所有的末代君主一样,只有* 差,没有*差,所以幽王的故事很多,除了*褒姒,让她听“裂缯之声” 外,还加演了“千金买一笑”、“烽火戏诸侯”等独创剧目。有时候我都 想,这得多么有耐心的男人,才能爱女人爱到这等程度?可惜,历史认定 他们都不是好人,当然,那些女人也都不是好人,妖精!搞得我们这些普 通女人,平生*大的理想就是做个妖精!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