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民间文学卷下)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民间文学卷下)
作者: 编者:李国琳
出版社: 济南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29.50
折扣购买: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民间文学卷下)
ISBN: 978754883006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牡丹传说 菏泽,古称曹州。“曹州牡丹甲天下”是由来已 久的俗语,如今的菏泽也以“牡丹之乡”闻名远近, 这大抵可以说明菏泽牡丹的美丽动人;但比牡丹*动 人的,是流传千年的关于牡丹的传说。 菏泽牡丹的起源,无正式文字记载,主要是民间 传说。*早的传说是隋代曹州**花师齐鲁桓为隋炀 帝嫁接牡丹的故事。据菏泽百花园老农艺师孙景玉讲 述:隋朝的时候,曹州的花师齐鲁桓被皇帝诏去种牡 丹,结果皇帝的要求竟是培养比楼台高的牡丹,这根 本是不可能的,因为牡丹是*本植物,即使生长一千 年也***楼台的高度。但如果抗旨不遵,便是杀 头之罪,齐鲁桓害怕之余,回想起自己在家曾尝试过 嫁接牡丹。死马当作活马医,他选了十几株碗口粗的 椿树,把头去掉,把牡丹枝嫁接在上面,经过无数次 的尝试,终于有两三株嫁接活了。到谷雨节气时,嫁 接的牡丹果然开花了,皇帝的妃子大为开心,皇帝也 **高兴,这便是**的楼台牡丹的传说。 牡丹办事处李集村74岁的李丰收,则讲述了一个 菏泽牡丹始于唐朝的传说:在李集村西四五十里地的 黄河边上有个李庄集。李庄集以前叫徐庄集,是“牛 鼻子老道”徐懋功(又作“徐茂公”)的老家。徐懋 功是唐朝的开国功臣,皇帝重赏他,赐姓李,从此他 *名为李。李告老还乡时,娘娘问他要什么赏赐 ,他只要了几株御花园里的牡丹,带回曹州老家。从 此,牡丹便在曹州生了根,而徐庄集也改名为李庄集 。可能是土质不适合,牡丹在徐庄集的田地里长不成 。后来,李的弟弟李弼搬到了现在的李集村,把牡 丹也移栽了过去。牡丹在此处的长势很好,开的花也 好看。就这样,牡丹慢慢地越栽越多,成就了后来的 牡丹之乡。 这只是关于牡丹起源的传说,除此之外,几乎每 个品种的牡丹背后都有一个甚至多个动人的故事。其 中有些故事,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黑恶势力的斗争精 神。如“青龙卧墨池”的传说:梁山一百单八将中, 有个女将叫扈三娘,外号“一丈青”。相传,梁山好 汉被官*打败后,扈三娘流落到了曹州,在一个员外 家里给小姐当*鬟。员外家有个大牡丹园,园里花开 得很好,看花的人也很多。有**,一帮官员来府里 看牡丹,其中一个当官的相中了员外家的小姐,就要 娶她,吓得她直哭。扈三娘看不过,就出手教训了那 帮官员。后来,官府知道了扈三娘是反贼,就把她抓 走杀害了。乡亲们把她的尸体埋在了牡丹园里,人称 “三娘坟”。后来,三娘坟上长出来一株牡丹,开的 花外黑内青。人们都说扈三娘死得屈,这花是为她叫 屈呢,因为三娘外号叫“一丈青”,人们就给这棵牡 丹起名“青龙卧墨池”。 “花二乔”的传说,则以*加浪漫的形式表现了 劳动人民的斗争精神。传说很久以前,曹州城北有一 个姓乔的大户。乔老膝下无子,却有一对漂亮的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