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诗歌(超值全彩白金版)(精)

精美诗歌(超值全彩白金版)(精)
作者: 明月生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精美诗歌(超值全彩白金版)(精)
ISBN: 978751133571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邮吻/刘大白 我不是不能用指头儿撕, 我不是不能用剪刀儿剖, 祗是缓缓地 轻轻地 很仔细地挑开了紫色的信唇; 我知道这信唇里面, 藏着她秘密的一吻。 从她底很郑重的折叠里, 我把那粉红色的信笺, 很郑重地展开了。 我把她很郑重地写的 一字字一行行, 一行行一字字地 很郑重地读了。 我不是爱那一角模糊的邮印, 我不是爱那幅精致的花纹, 祗是缓缓地 轻轻地 很仔细地揭起那绿色的邮花; 我知道这邮花背后, 藏着她秘密的一吻。 作者简介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曾为清朝 优贡生,后留学*本, 并加入同盟会。后转赴南洋,1916年回国,曾在浙江 省立**师范执教, 1921年担任复旦大学教授,1928年出任浙江省教育厅 秘书和浙江大学秘书 长,1929年出任南京国民*****常任次长,1931 年开始闭门著书。刘 大白是新诗的积极倡导者,“五四”运动前就开始写 作白话诗,1924年和 1926年先后出版了两部新诗集——《旧梦》和《邮吻 》。他的新诗还带有从 旧诗蜕化而来的痕迹,感情浓烈,语言明快,音节整 齐,韵律**,具有 鲜明的乡土特色,一些描写爱情的诗歌在“五四”时 期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另有一些描写民众疾苦、触及重大社会题材的诗作也 影响较大。 作品赏析 在“五四”时期的新诗中,写爱情的诗占有很大 的比重,这与新文化运动反礼教、反封建 的大背景密切相关。 由于*新思潮的影响,当时的情诗大多表现得直 率、坦诚,较少含蓄。这一方面固然是为 了冲破旧礼教的束缚,与旧体诗分庭抗礼;另一方面 ,在诗艺上也就带着初期新诗粗疏、浅白 的特点。这首诗当然也不例外,正如刘大白自己说的 那样,他的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 不过,含蓄也并不一定是诗的**尺度,直率有直率 的美,尤其是在当时那个崇尚直率的时代。 20世纪20年代的诗人刘半农、康白情所写的诗都有此 种特点。 这首诗的优点就在于细腻、传神地表达诗人微妙 的心理悸动,呈现出一种直率之美。 这首诗选择信笺作为歌咏的信物,而信笺是作为 传递信息的媒介和爱情的信物贯穿全诗的。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抒写那些甜蜜的窃窃私语,也没有 描写见信而起的思念,而是采用侧面描写 的手法,不写信的内容,将其留给读者去想象。 诗人着力通过拆信、展信、读信的细节动作以展 示诗人的复杂、敏感的情感世界。呈现诗 人心态的是一连串的典型动作,而这一连串动作又是 通过富有个性的动词加以表现。例如,“撕” 和“剖”,对这两个动作的否定,突出了诗人对具有 爱情象征之义的信笺的珍惜与爱抚之情。与 “撕”和“剖”对应的是一个“挑”的动作。这轻轻 的一挑,加倍强化了这种珍惜的情愫。展读 信笺的动作,体现的是一种对爱情的郑重与虔诚;而 “揭”邮花的动作,又烘托了探求爱的秘 密的渴望。 此诗在结构上,诗人利用重叠的章句安排和减缓 节奏的处理,来配合情感的发展主线,例如 “不是”句的重叠和**、三节的呼应,都旨在造成 情绪的延长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又如“缓缓地”、 “轻轻地”在音节上构成一种平缓**的听觉效果, 同时又将其切成两句,在听觉与视觉上又强化 与延长了平缓**的感觉效果,以渲染爱的执着与深 沉;一连串重叠的“郑重地”和“一字字一 行行”的反复回环,则又在表现一种爱的神圣感;另 外,像“不是……祗是”、“我知道……”句 式的反复运用,对表现心理活动的委婉曲折也很有力 。通过这些铺垫,逐次把爱的情感推进到**: 之所以如此小心、谨慎,是因为这信里“藏着她秘密 的一吻”。谜底揭开,令人感动,全诗意境尽 出。这首诗虽直率但并不直白,是刘大白的新诗中艺 术性较强的一首。 教我如何不想她她/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作者简介 刘半农(1**1~1934),江苏江阴人。出身贫苦 ,上中学时因向往辛亥革 命辍学参*,后到上海做编辑工作。1918年和钱玄同 合作演双簧戏,争辩关于 白话文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白话文运动。另外他还 一度参加《新青年》的编 辑工作。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1921年转入法 国巴黎大学专*语音学, 获法国**文学博士学位,并被巴黎语言学会推为会 员。1925年秋回国,任北 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26年主编《世界*报》副刊, 并任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 同年诗人将自己多年来在诗歌创作上的成果结集出版 ,分别是《瓦釜集》、《扬 鞭集》。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北平大学女子文 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 等职。1934年,诗人英年早逝。 作品赏析 这首诗作于1920年诗人留学欧洲期间。也许是情 人不在身边,也许是对祖国的想念,伴着 那景色,诗人唱出了心底潜藏的*纯真的爱和热切的 思念之情。诗名开始时叫作《情歌》,不久 诗人将名字改成《教我如何不想她》。那时的诗人远 离祖国故土,心中时时生出对故国的依恋, 而那时的中国*是千疮百孔,其时诗人对故国的关心 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天空明净,大地宽阔。云儿在天空中飘着,微风 轻吹,吹乱了诗人的头发,也唤起了诗人 心中思念故土和亲人的感情,接着诗人一声感叹:“ 教我如何不想她?”反问加强了感情和思念 的程度。 在夜里,银色的月光照在宽阔的海面上。在这“ 蜜也似的银夜”,诗人却不能和恋人相伴, 不能和心中的恋人在一起。这月光和海洋契合无间、 依傍难分的情景在诗人的心中激起了怎样 的感情呀!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上落花,水底游鱼,燕子飞舞。这花因为燕子 可有着“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担心? 这游鱼因为燕子的出现可有着被水抛弃的担心?也许 ,燕子送来了家乡的信息,让诗人的心里 有着*深的触动,*深的思念,“教我如何不想她” ? 枯树在冷风中摇动,残霞映红了半边天,如野火 在烧。这冷的风和天边的残霞形成了强烈 的对比,*加衬出了诗人远离故国的失落和热切的思 念之情。思念之余,诗人看到的还是一片 冷冷的暮色——残霞。这是一种强烈的反差,在诗人 *冷的心灵感*中,暗藏着对祖国深深的爱。 刘半农的诗歌代表了中国新诗早期的风格,他也 是早期新诗的作者中创作路子比较宽的 一个。他一方面吸收歌谣的散体和外国诗歌的特点, 另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特点和手 法——重视意境的营造、比兴等。如这首诗中,每一 段的开头渲染了不同的景色,以引起感情 的抒发;每一段都营造了优美的诗歌意境,实感的景 色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同时,诗人采用 了西方抒情诗的一些特点,反复吟唱,用生活中的白 话来抒发心中强烈的感情。这首诗无论是 在意境的营造上,还是在抒情方式的表现技巧上,都 是后来中国白话新诗的楷模,对中国的新 诗产生了启发式的影响。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