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者说/兰阇文丛

爱书者说/兰阇文丛
作者: 桑农|总主编:董宁文
出版社: 青岛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4.90
折扣购买: 爱书者说/兰阇文丛
ISBN: 9787555221081

作者简介

桑农,一九**年十二月一*生于安徽省郎溪县城关桑园村一号,现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著有人物评论集《花开花落:历史边缘的知识女性》,读书随笔集《开卷有缘》《随遇而读》《爱书者说》,自选集《读书抽茧录》等。

内容简介

校园里有条朱湘路 我上班的学校,前些年兴建新校区。校园不小, 一些主干道都取了路名。有以校**的文化名人命名 的,例如朱湘路。 朱湘是与徐志摩、闻一多齐名的新月派诗人,安 徽太湖县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回 国后*聘于成立不久的国立安徽大学。当时的校址在 安庆,但据说那就是安徽师范大学的前身。现在的安 徽大学在合肥,也将他们的校史追溯到那里。关于校 制的沿革,我没有什么兴趣。之所以在此提及,是因 为*前在同事办公室的书橱里,见到一本《朱湘年谱 》。 这是一册自印本。作者是朱湘老家太湖县**的 文职人员,有意撰写《朱湘传》,先弄了这本年谱, 以“朱湘研究会”的名义筹款印出。朱湘英年早逝, 文学生涯不长,文学活动的史实也较为清楚。我将年 谱借回一阅,只是想看看朱湘在国立安徽大学的事迹 。 时值乱世,国立安徽大学却办得很有气象。** 拨款较多,学校也不惜花高薪聘请教员。当时各县教 育部门公务员月薪十元,国立安徽大学一般职员月薪 五十至六十元,讲师两百至两百四十元,教授两百六 十至三百四十元。根据校方记录,郁达夫是三百四十 元,朱湘是三百元。罗念生《忆诗人朱湘》里也有相 应的记载:“朱湘回国后,在安徽大学教书,起初一 段时间,生活似乎很优裕,每月薪金三百元,有闲钱 买古董,如新出土的陶马、郑板桥的墨迹。”这件墨 迹后来被鉴定为赝品,而那只陶马则在夫妻吵架时砸 了。 朱湘生性过于敏感,不善与人相处。夫妻、朋友 之间常常闹得不可开交,同事间的关系*加紧张。别 说那些原本就看不惯他的旧派人物,同为新文学阵营 者对他也印象不佳。苏雪林《我所见于诗人朱湘者》 里说:“记得有一次学校想派教职员四名到省**请 求拨发积欠经费。已经举出了两个人,有人偶然提到 冯沅君和我的名字,忽然我听见同席上有人嬉笑着大 声说: ‘请女同事去当代表,我极赞成。这样经费 一定下来得快些。’这人便是诗人朱湘。沅君和我气 得面面相觑。我想起来质问他这话怎样解说,但生来 口才笨拙的我终于没有立起来的勇气。后来我问沅君 为什么也不响,她说这人是个疯子,我们犯不着同他 去呕气。”苏雪林即当年与冰心女士齐名的绿漪女士 ,冯沅君是陆侃如的妻子、冯友兰的妹妹、以小说集 《卷菔》为鲁迅称道的淦女士。 以往的传记都说,朱湘前往国立安徽大学,意欲 创建***流的外国文学系,后因校方不予支持, 又遭同僚排挤,才离开那里。年谱收集的校史资料表 明,学校一开始还是很重视朱湘的。他虽有清华及留 美的求学经历,却都没有毕业,连个学士学位也没有 。学校不仅高薪礼聘,还委任他为文学院外国语文系 主任。朱湘对系名不满,觉得应改为“英文文学系” 。他的设想是,以英语讲授世界各国的文学。他多次 向校方建议,未果。后来换了新校长,将外国语文系 *名“英文学系”,将朱湘的建议删掉一个“文”字 ,变成只能教英国文学的了。朱湘觉得校委会的那班 人水平太低,**生气。几个月后,新学期开学,他 没有接到聘书,失业了。这以后,他一直没有经济来 源,生活窘迫,穷愁潦倒,乃至精神失常,投江自尽 ,年仅二十九岁。 校园里有条朱湘路,自然是以朱湘为荣。但想一 想朱湘当年的经历和遭遇,又不禁令人唏嘘。天才的 命运大概都是如此。生前遭冷落,是缺少“同情的理 解”;死后被纪念,又何尝得到“同情的理解”呢? 读了《朱湘年谱》,知道他在校的境况,再走上那条 朱湘路,一定会有某种异样的感觉。 二〇一三年一月 P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