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西教育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35.10
折扣购买: 生活的回忆(泰戈尔散文选)/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ISBN: 9787539289168
柳鸣九,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1953年毕业于湖南省立一中,同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赴中国社会科学学部文学研究所工作,1964年转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81年后,多次赴美国、法国进行学术考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南欧拉美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外文系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笔会中心会员。 柳鸣九先生一生潜心研究,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勤奋写作,可谓著译等身。2000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被正式选定为博士论文专题对象。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称号“终身荣誉学部委员”。曾著有《法国文学史》(三卷本)、《走进雨果》《法兰西风月谈》《山上山下》等;翻译作品有《雨果文学论文选》《莫泊桑短篇小说》《局外人》《小王子》等。其中有三部作品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一部作品获“中国图书奖”。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瑩。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她创作的主旋律,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小桔灯》等,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同时,她的译作《先知》《沙与沫》《吉檀迦利》等,也是公认的精品。
儿歌 在孟加拉流行着妇女吟唱的摇篮曲。有一段时期 ,我埋头于收集那些儿歌的工作中。那些儿歌对于认 识我们的语言和社会历史具有特殊的价值,但我喜爱 的是,它们含有一种简朴而自然的诗歌情味。 我害怕评述自己喜欢与否的东西,因为富有才干 的评论家把那样的作品看作是自我意识的罪过。 我向他们提出恳切请求,假如他们仔细地观察, 那么他们将会看到,这种自我意识不是高傲,而是高 傲的反面。富有才干的评论家身边有一个天平,他们 对文学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衡量,随之他们采用固定不 变的说法:任何作品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就毫不犹 豫地在它们的背上贴上适宜的标签和号码。 但是,那些缺乏才干或知识贫乏的人却得不到那 种衡量的标准,在评论时他们只得依赖自己的好恶, 作出判断。因此,要这些人施用《吠陀》③有关文学 评论的词句的企图是残忍的,不近人情的。不评论作 品的优劣,只承认自己的好恶感,这对他们来说是最 合适的。 假如有人问,谁关心这件事?我将回答,大家都 想关心文学中的这件事。不错,文学的评论才被称作 评论,但大部分文学就是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评论。 当诗人表达自己对有关自然、人类和事情的欢乐、悲 痛和惊奇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激情和技巧,把自己 的那些情感传染给其他人时,任何人也不认为这是罪 过。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今日我所叙述的事情里有着 一些自传的影子。我在使儿童欢乐的儿歌里获得了情 味,把那种情味与我童年的回忆分割开来观察,对我 来说是断乎不可能的。至于说,这些儿歌美的魅力依 赖于我童年的回忆,还是依赖于文学的永恒理想—— 我想,现代作家也不会具有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能力, 我想首先应该承认这个事实。 童年时期,“雨水滴答滴答掉在河里”形成的波 纹,对我来说像迷人的咒语一样神秘莫测,对那种图 景的迷恋至今难以忘怀。我不回忆自己心灵的那种迷 恋情景,就无法清楚地理解那些儿歌美的魅力和功用 是什么,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如此多的史诗和抒情诗, 如此多的神仙故事和风俗宣传,人类如此多的舍弃生 命的努力,如此多的汗流浃背的劳作,都付之东流, 被人遗忘;而那一切仿佛不连贯的、无意义的、任意 创作的诗句却天长地久地镂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这些儿歌具有一种永恒的普遍性。任何人不会局 限于对某个时代的某个作者的认识,任何人心里都不 会提出这类儿歌创作于哪个朝代的具体时间的问题。 由于这种自然的普遍性,即使它们今天被创作出来, 它们也是千古的;即使是千百年前创作的,它们也是 崭新的。 正确说来,它们像孩子那样亘古不变。伴随国家 、时代、教育和风俗的变化,成年人多少有些新的变 化,但今天的孩子像几千年前的孩子一样,那种无变 化的永恒性,以孩子的形式诞生在连绵不断的人类家 庭里。今天,它仍像亘古时代那样新鲜、温柔、淳朴 和甜蜜。这种生活长青的原因是,孩儿是自然的创造 ,而成年人的大部分则是由自己双手塑造成的。那些 儿歌就是儿童文学,它们自然诞生于人类的心田里。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