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风/中国传统家文化系列

中国家风/中国传统家文化系列
作者: 编者:王爽//裴颖|责编:周毅|总主编:王爽
出版社: 海南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中国家风/中国传统家文化系列
ISBN: 978754439559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季文子:无衣帛妾,无 食粟马 奢靡能够激起人的没有 止境的欲望,使人失去理 性的约束,开始讲排场、 搞攀比,小可败家,大可 亡国。李商隐有诗日:“历 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 破由奢。”奢与俭,关系到 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 生死存亡。季文子以廉奉 公,以俭治家,为后世为 官者树立了榜样,也为今 天的家风建设提供了优秀 的典范。 季文子,即季孙行父, 姬姓,季氏,因其谥号为“ 文”,故称季文子。 季文子任春秋时期鲁国 正卿(相国)三十三年(前 601-前568),辅佐鲁宣公 、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国 君。季文子的主要功绩是 推行“初税亩”制,即按亩征 税的田赋制度,从律法角 度上肯定了土地私有,让 开垦私田的“隐民”有了鲁国 户籍,大大促进了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让中国历史 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 发展中,迈出了关键的一 步。 季文子手握政治和军事 大权,有自己的封邑,但 他一心以国家社稷为重, 忠于职守,克勤于邦,克 俭于家。《史记·鲁周公世 家》说他“家无衣帛之妾, 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 ,《国语·鲁语》说他“无衣 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孟献子的儿子仲孙它不 理解季文子的做法,向季 文子进言道:“您身为鲁国 上卿,可是您的妻妾不穿 绸缎衣服,马不喂好饲料 。人们都认为您很吝啬, 您这样做不是有碍国家的 体面吗?” 季文子回答说:“我当然 也愿意过奢华的生活,然 而我看到国内的百姓还有 很多在吃粗劣的粮食、穿 破旧的衣服,因此我不敢 这样做。百姓吃粗劣的粮 食、穿破旧的衣服,我却 精心打扮我的妻妾、用粮 食喂养我的马,那就有愧 于我的职位了。况且,一 个国家的荣耀,只能靠臣 民的品行来表现,而不是 以妻妾穿得好和马匹养得 美来评定的(以德荣为国华 ,不闻以妾与马)。” 孟献子听说这件事后非 常惭愧,将仲孙它幽禁了 七天。从此以后,仲孙它 的妻妾都改穿粗劣的布衣 ,喂马的饲料都是杂草。 季文子知道后,说:“过而 能改者,民之上也。”意思 是知错能改的人,就是人 上人。于是,季文子擢升 仲孙它为上大夫。鲁人听 说之后也纷纷效仿,鲁国 朝野上下出现了俭朴的风 气。 季文子因廉洁俭朴的作 风在诸侯国中赢得了很好 的口碑。晋楚鄢陵之战后 ,鲁卿叔孙侨如为了一己 之私,怂恿晋国扣押了前 往参加盟会的季文子,并 以做晋的属国为条件要求 晋国杀掉季文子。晋卿范 文子说:“季孙于鲁,相二 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 粟,可不谓忠乎?”(《左传 ·成公十六年》)他认为杀这 样的人是不得人心的。于 是,季文子得以全身而归 。 季文子去世时,按大夫 的礼仪入殓,鲁襄公亲自 参加。季文子的家臣想收 集季文子家中的器物作为 葬具,但家中的一切用具 都没有备用的,只好以他 用过的器皿陪葬。季文子 为相三十三年,辅佐过三 位国君,却没有私人积蓄 ,因此,当时的君子都以“ 廉忠”二字赞誉他。 季文子一生廉洁奉公, 得到了当时及后世的赞誉 和尊崇。。《说苑。善说 》中记载,孔子的弟子子 贡评价季文子:“其穷事贤 ,其通举穷,其富分贫, 其贵礼贱。穷而事贤则不 侮,通而举穷则忠于朋友 ,富而分贫则宗族亲之, 贵而礼贱则百姓戴之。” 【延伸阅读】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季文子行事以谨小慎微 著称,凡事都要做到有备 无患。他曾说过:“备豫不 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 之,实难。过求,何害?” 《论语·公冶长》中记载:“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 之,曰:‘再,斯可矣。’意 思是说,季文子每做一件 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 说了这件事,说:“考虑两 次就行了。” 事实上,孔子对季文子 的“三思而后行”总体上是持 肯定的态度的,无论“三思” 也好,“再思”也罢,都不能 以绝对数字为基准来理解 ,其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 。做事要慎重,既不能不 经过思考就下结论,也不 能因事事追求完美而犹豫 不决。优柔寡断是没有主 见的表现,临事惊慌失措 ,恰恰是与谨慎对立的一 种情况。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