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业与社会生活--以香港商业为中心

现代商业与社会生活--以香港商业为中心
作者: 方映灵|责编:陈其伟//唐金英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1.40
折扣购买: 现代商业与社会生活--以香港商业为中心
ISBN: 9787218167312

作者简介

方映灵 著 方映灵,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思想文化、香港研究、特区发展等。著有《传统与现代:中国思想文化论集》,参著、编著《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百年中国哲学经典》《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等。主持编撰深圳首部城市百科全书《深圳百科全书》。

内容简介

序言 现代商业与社会生活 商业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经济条件和重要晴雨表。“一部商业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商业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而深刻的影响。 何为商业?“商业,是一门关于交换的学问。”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论述道:“商品之间的交易,是自古至今一切社会、一切民族普遍存在的经济社会现象。”而商品的交易就是商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深刻揭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正由于商品是能满足人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等需要的“物”,商品的交易也就是商业,才如此紧密地与人类社会生活相联系,并产生深远影响。 商业在满足人类社会生活各种需要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商品的交易与流通,商业互通了自然资源分布的有与无,东方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由于商业得以与西方的皮具、钟表等工艺品互通。所以,“商贸的本质是人类社会交易纽带对自然界资源分布不均衡状态的调整”。另一方面,商业运行进程催生了人类社会规则秩序与机制体系的形成和建立:“在商业社会体系中,包括了城市、贸易、制造业、商业合同、银行和金融机构、法律机构。”由此,商业以“看不见的手”,极大地推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贸易作为人类生活的一种古老样式,始终是促成人类走向现代的根本要素之一。” 纵观人类社会的政治秩序建构与文明发展,相对于政治与军事方式,商业以贴近社会生活“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现代文明构成了正增长。正如有学者指出,“人类的政治秩序建构,有两大动力机制,一是战争,一是贸易”。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是“暴力秩序”,商业带来的则是“商贸秩序”。战争对人类社会无须赘言是“真正具有破坏性的”,而商业则是没有硝烟的、对和平具有“可贵贡献”以及对“增进人类福祉”有“巨大裨益”的。战争对于世界所采用的是“征服逻辑”,而商业对世界所遵循的则是“润物细无声”的、和平无硝烟的“同化逻辑”。战争则往往因其暴力破坏性,导致社会历史上诸多创造性文明成果“化有为无”;而商业以激发人类创造力和生产力的“无中生有”,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商品,从而用人类智慧推动着社会文明进步发展。因此,“在现代化之前……暴力秩序的主导地位往往造成零增长,而商贸秩序的崛起使得正增长成为可能”。 一方面,商业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正增长,另一方面,社会文明的发展反过来催生了商业体系机制的建立形成,诞生了商业社会。因此,对商业社会做了深入全面探讨的亚当·斯密指出:“商业社会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四个阶段中的最后一个,即经过狩猎、畜牧业、农业社会之后,伴随市场和贸易的扩散、产权的扩大”,“作为一个制度、法律、礼仪协同演化的系统出现的”。也就是说,商业社会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结果。亚当·斯密还分析指出,商业社会具有注重社会秩序、重视法律对财产权的保护、鼓励自由创新等主要特征,同时,“商业社会是一个追求物质利益的社会,一个讲究辞令、谈判、交易和讨价还价的社会”。尽管亚当·斯密清醒敏锐地意识到商业社会有垄断、腐败甚至有基于利益驱动而“卑鄙无耻”等弊端,但他还是对商业社会的进步作用予以高度肯定和捍卫。在他看来,“商业社会是封建主义的奴性和个体依赖性的解毒剂,能够改善社会的道德和礼仪,能够创造普遍的富裕,即普遍的财富和繁荣”。显然,这段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商业社会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发展皆有裨益。 当今的时代被“休克疗法之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D. Sachs)称为全球化第七时代,即数字时代。这位被“全球化先生”龙永图誉为“当今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名副其实的全球发展问题专家”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把全球化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骑马时代、古典时代、海洋时代、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七个时代。在他看来,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第七时代,人类面临可持续发展、多边治理、普世价值三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人类最终的目的是“找到一条共享繁荣与和平的道路”。很显然,在这样的愿景下,核心要素除了“共享”,还要“繁荣与和平”。 “共享”与平等互利等理念及全球秩序密切相关,必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而对于维持和发展全球“繁荣与和平”,现代商业将以其优于“暴力秩序”、“以柔克刚”的和平特质,以及能够创造“普遍的财富和繁荣”的智慧能力和“改善社会的道德和礼仪”的文明进步特性,继续在其中发挥重大作用。“世界贸易不仅催生了丰富的物质商品,还产生了智力和文化资本”。现代商业在为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将为全球的“繁荣与和平”作出不可或缺的贡献。 …… 三、商业行话、习俗与俚语 作为一个贸易自由港和国际商业中心,香港在长期的商业供销活动中,对商品的分类习惯称呼形成了各种商业行话,其中包括行货、水货、冒牌货、热门货、大路货、街边货、摊档货以及开市等。这些颇具特色、生动形象的商业行话,长期以来已广泛被香港市民接受和日常使用,并传播到内地乃至世界各地。 …… 2. 水货 香港商业行话中的水货,是相对于行货而言,专指那些不通过正式贸易渠道而流进的正牌商品。香港市场上一向有水货存在,常见的种类有:活猪、活牛、蔬菜、大米、冻肉、罐头食品、药材、纺织品、瓷器、化工产品、柴油、音响器材、家用电器等,主要由一些投机商从其他产地买回来投放到香港市场,以来自内地和日本者居多。……水货不是冒牌假货,也不同于次品货,而是正牌产品,只不过是没有通过合约经销渠道流入市场,并且没有保修而已。…… 5. 大路货 香港商业行话中的大路货是指市场上大众化的商品。香港市场上的商品尽管式样品种繁多,各种档次、各种价格的商品应有尽有,但为数最多的还是中低价的大路货。大路货在同类商品中相对普通,既不是名牌,也不是热销商品,主要消费受众是收入水平普通的中下阶层市民。 …… 9. 高买 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香港形成了一些俚语,高买就是其中之一,特指在商店内偷窃商品的行为。高买有两个含义,一是被偷窃的商店会对偷窃商品者罚以高价,往往以高于商品价格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钱,让偷窃者购买自己偷窃的商品;另一个含义是,偷窃商品者是通过“高超的手法”“购买”商品。在香港,高买现象时有发生,有一些不良少年则把高买当作刺激的游戏。因而,有些商店会贴出告示“严拿高买,一经发现,须付M(即若干)倍货价”,给予警告震慑。 10. 走鬼 香港的商业俚语还有走鬼,指香港的无牌小贩遇到警察查缉时四处躲避的现象。在香港,无牌小贩是非法的,他们钻空子在街上设摊。为此,市政局组织了一支工作队,身穿制服,乘坐描有紫荆花徽号的土橙色“猪笼车”,专门查缉无牌小贩。只要“猪笼车”一出现,香港街道就骚动起来,小贩们推着特制的便于躲走的小货车大喊“走鬼!”纷纷向着偏街僻巷逃散。 劳力士(Rolex) 劳力士产于瑞士。作为世界名表,劳力士历来有“表中王侯”之称。以皇冠图案为商标,以稳重厚实、坚固实用为最大特色。创立于1905年,创立人为汉斯·威尔斯多夫(Hans Wilsdorf)。 1905年,钟表代理商汉斯·威尔斯多夫在伦敦创立了一个制表专门店,这就是劳力士表店的前身。1908年,汉斯·威尔斯多夫将自家产品命名为劳力士。1910年,汉斯·威尔斯多夫生产了第一只小而精确的劳力士表,其精确度可与大型钟相媲美,引起世人注目。1914年,劳力士表获得了伦敦天文台颁发的第一张A级手表证书。 1919年,劳力士迁往以制表工艺著称的瑞士日内瓦。1926年,劳力士创制出全世界第一只防水表。这种防水表至少可保用10年,成为劳力士的代表作。1931年,劳力士表又首创自动上发条的装置;1945年,劳力士表在表面附加了显示日期的小孔;1956年又增加了星期的标示。这些都是世界手表史上的创举,这一系列创举使劳力士逐渐奠定了在钟表行业的王者地位与崇高声誉。 劳力士表最初的品牌标志为一只张开五指的手掌,表示品牌手表是完全靠手工精雕细琢的。后来随着品牌的发展,为了凸显自身在制表业的权威地位,对商标做了适当修改,采用了皇冠图案和字母设计相结合的图标。 作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世界名表,劳力士不断推出系列创新型专业腕表。1953年,探险家型、潜航者型面世,劳力士蚝式恒动腕表被探险者佩戴登上珠穆朗玛峰;潜航者型是世界上第一只防水深度达100米的潜水腕表。1956年,蚝式恒动格磁型问世,专为科学界研创,能抵抗高达1,000高斯的磁量密度。1960年,劳力士实验型腕表成功通过试验,被固定在深海潜艇潜入马里亚纳海沟10,916米海底最深处,返回水面后仍运作如常。据2021年劳力士官网显示,劳力士腕表共有空中霸王型、宇宙计型、日志型、星期日历型、探险家型、蚝式恒动型、海使型、纵航者型、潜航者型、游艇名仕型等15个系列,均为深海潜水、飞行、登山以及科学探索等专业活动而设,科技含量极高。 劳力士表的专业创新也体现在制表材料上。品牌独有的904L合金铸造,保障了劳力士钢腕表的高品质。 劳力士表是最早被引进香港市场的世界名牌手表之一。多年来以无与伦比的实用价值,赢得了有一定身份地位人士的喜爱。至今劳力士仍是香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士购买手表的首选品牌之一。 人头马(Remy Martin) 人头马产自法国。这是一个由法国干邑本地经营葡萄种植的家族创造的干邑品牌,创建于1724年,创始人为Remy Martin(雷米·马丁)。据称,人头马是唯一一家只酿造特优香槟干邑(Fine Champagne Cognac)的酿酒世家,全系列产品都是以干邑大、小香槟区所产葡萄为原料。由于全球特优香槟干邑仅占干邑总产量的17%,而其中80%的特优香槟干邑都由人头马酿造,因此,人头马被冠以“特优香槟干邑世家”的美誉。 1738年,由于品质优异,人头马干邑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肯定。1850年,人头马家族后人保罗·埃米尔(Paul Emile)买下了一个发现于法国亚纳克之战(The Battle of Jarnac)古战场上的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风格酒瓶,瓶上的皇家百合花饰纹显示酒瓶曾为皇家之物,保罗·埃米尔买下后申请了复刻专利。由于该战役发生于路易十三时代,保罗遂将这一酒瓶命名为“路易十三”。1870年,保罗·埃米尔决定把代表自己星座射手座的人头马标记作为公司品牌商标。1874年,保罗·埃米尔正式将人头马标志和路易十三酒瓶作为商标,打造了被誉为“烈酒之王”的极品干邑路易十三(Louis XⅢ)。 路易十三只采用法国干邑地区中心地带大香槟区(Grand Champagne)的优质葡萄进行酿造,由1200多种上等干邑调配而成,至少窖藏50年,每一瓶路易十三均凝聚了四代酿酒大师历经百年的精湛技艺。路易十三历来被誉为干邑极品,不仅口感细腻芬芳,包装也很精美,每一只酒瓶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酒瓶采用昂贵的法国巴卡拉(Baccarat)水晶玻璃制作而成,展现奢华的皇室气息,而且都是纯手工制作,有“世界上绝对没有两只完全一样的路易十三酒瓶”之说。据目前中国市场的零售价,一瓶700ml的新版路易十三售价超万元,而一只包装完好的人头马路易十三空酒瓶最高售价则达2000元。 除了高品位、高价位的路易十三,人头马的著名品种还有Remy MartainV.S.O.P.、Remy Martain Club、Remy Martain X.O.、Remy Martain Special等。其中,人头马V.S.O.P.备受推崇,自1927年问世之后一直是人头马最经典和最畅销的酒种,1972年更以新型的磨砂玻璃瓶包装引领业界潮流,成为领导V.S.O.P.干邑的标杆。 人头马于1883年以路易十三为旗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受到高度关注。1931年正式在中国注册商标并迅速占领高端葡萄酒市场。作为特优香槟干邑世家,人头马以其陈年优质老干邑特有的芳香口感和回味悠长受到高端饮家的追捧。 在香港,“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语。除了高端的路易十三为少数饮家享用外,人头马Club、人头马X.O.等名品一直都是香港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熟悉和喜欢的洋酒。2007年,人头马以“心中干邑,干邑中心”为新标语,进一步突显自己来自干邑中心的特色和优势。 拿破仑(Courvoisier) 拿破仑产自法国。Courvoisier的中文音译原本应为克罗维希,又称康福寿,之所以被称为拿破仑,是源自其与法国皇帝拿破仑(Napoleon)的关系。克罗维希(Courvoisier)公司创立于1790年,创立人为艾曼努尔·克罗维希(Emmanuel Courvoisier)。19世纪初,克罗维希成功争取成为法国宫廷特供酒。由于酒品优越,得到拿破仑一世和皇室贵族的赞赏。1811年,拿破仑一世参观了克罗维希在伯斯(Bercy)的酒厂,让克罗维希为他的军队供应干邑以提振士气。后来,拿破仑一世被流放时,还随身带着克罗维希干邑。据称,流放船只的水手曾被交代:“这是拿破仑的白兰地。”自此,克罗维希干邑便被称为“拿破仑之酒”(The Connac of Napoleon),拿破仑的剪影也随后获准成为克罗维希干邑的产品标志。1869年,克罗维希干邑又被拿破仑三世指定为皇家干邑供应商。 拿破仑产品选用干邑六大片区所产优质葡萄酿造,品质卓越。1889年埃菲尔铁塔落成典礼时,曾作为官方指定用酒。在历次国际名酒大赛中也屡屡获奖,1983年更获得法国质量领域最高荣誉—“法兰西之光”的称号,是唯一获得这一称号的高端干邑品牌。 与其他干邑一样,拿破仑的产品也有V.S.O.P.、Napoleon、X.O.等各类品级,最高端的是Courvoisier Lessence(拿破仑一世),一瓶售价在2万—3万元。1988年开始,拿破仑公司将法国艺术大师伊德(Etre)的7幅作品分别投影在酒瓶上,以此陆续推出限量版珍藏酒。第一幅名为“葡萄树”,描绘的是葡萄园;第二幅名为“丰收”,描绘的是少女手持葡萄在温煦阳光下的丰饶景象;第三幅名为“精炼”,描述的是蒸馏白兰地酒的过程;第四幅名为“待陈”,描绘的是拿破仑白兰地酒的精湛工艺;第五幅名为“品尝”,描绘的是人们品尝享用干邑白兰地的场景;第六幅名为“馥郁”;第七幅名为“仙酿”。这7幅画是伊德出于对拿破仑白兰地酒的热爱,自1988年开始陆续为拿破仑干邑白兰地酒特别设计的。拿破仑伊德系列每一版只推出12,000瓶,甚为珍贵。 在香港,拿破仑干邑同样深受港人欢迎,各类品级在不同活动场合被选用。 香港仔 香港仔是香港著名的渔港。位于香港岛西南海湾,与鸭脷洲隔海相望。这里是香港最大的渔业基地之一。每逢渔汛时节,海面风帆点点,颇具诗意,遂被冠以“鸭洲帆影”,成为“香江八景”之一。20世纪70年代开始,停泊湾内的海鲜舫又给香港仔增加了新的景色,使之成为游香港吃海鲜的必选之地。在香港,所谓“海鲜舫”,是把拥有二三层的大型游船,建成酒楼的格局,装饰得富丽堂皇,停泊在港湾的海面上。岸上与海鲜舫之间有小船免费接送。人们在这里既可品尝到生猛美味的海鲜,又能欣赏美丽的香江景色。香港仔的海鲜舫,是香港饮食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香港游的必选之地。著名的海鲜舫有珍宝、太白、海角皇宫等。 值得一提的是珍宝海鲜舫。这一海鲜舫于1976年在香港仔避风塘开业,仿造中国传统宫廷设计修建,当时造价高达3200万港元,单纯中国传统手工艺饰物和壁画就花费600万港元,金碧辉煌,极其奢华,历来被视为“海上珍宝”。珍宝海鲜舫可容纳2300名客人,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食府”之称,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很多好莱坞电影和港产影视都曾在这里拍摄。但由于菜品价格昂贵,特别是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珍宝海鲜舫于2020年3月停业,后因海事牌照到期等原因宣布移离香港。2022年6月19日,珍宝海鲜舫行至南海西沙群岛附近海域遭遇风浪沉入海底,从而结束了46年的辉煌历史,令世人无比惋叹。 商业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商业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而深刻的影响。作为高度开放的自由港和国际现代化发达大都市,香港商业历来在香港社会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繁荣的商品市场、发达的商业网络、激烈的商业竞争,使香港发展成为著名的国际商业中心。书中揭示香港商业发展的经验,特别是金融商业模式等,可供其他城市商业发展研究与借鉴;而香港作为全球著名现代化国际大都会,其社会生活观念模式等,亦足为深入剖析和参考。书中对香港商业社会中的一些行话、俚语以及诸多品牌故事的介绍,读来甚是有趣,亦足增进见闻,值得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