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4.60
折扣购买: 这不可能的艺术(瑞典现代作家群像)(精)
ISBN: 9787549568673
王晔,瑞典作协会员,作家、翻译家。《万象》、《书屋》杂志和《文汇报?笔会》作者。著有散文和短篇小说集《看得见的湖声》《十七岁的猫》,散文集《欧洲人文地理》,译有《格拉斯医生》《巴托克:独自对抗第三帝国》等。
萨迦或小说,天才或疯子 ——“他们终于知道我是谁” 作品问世后,毁誉参半,有人惊叹拉格洛夫是个 天才,称其作品想象绝妙,充满着动感,充溢了变化 ;有人则认为她夸大其词,内容空洞,难以理解。就 连作家雅尔玛尔·瑟德尔贝里(Hialmar Soderberg) 在不否认拉格洛夫写作才华的同时,也说,故事很难 让人信服。 在致友人的信中,拉格洛夫写道:“现在,既然 我已在那里,惊诧了世界,被书写于瑞典所有报纸的 纸端,忽而被看作天才,忽而被看作疯子,我觉得我 可以自由呼吸了。现在,我无比骄傲,这是个巨大解 脱,他们现在总算知道我是谁,我是什么。” 争议的焦点,应该说,在于故事是否可信、合理 。 拉格洛夫给处女作所定的原名和萨迦无关,而是 采用了第四章的标题“尤斯塔·贝林,诗人”。出版 社担心销路,启用“萨迦”一词。当时的瑞典读者对 “萨迦”这一冰岛文学形式了然于心,出版商愿意让 人从第一眼就可期待一个或多个离奇的故事。外带的 副标题:“一个来自古老的韦姆兰的故事”,则是因 为出版商预测,读者只可能是故事背景地韦姆兰省的 人。 启用“萨迦”一词,似无不妥,作品里确有许多 传奇。从插着自制的翅膀在天上飞的发明家,到为民 祈雨、许愿后在闪电声中死去的牧师,可以说包罗万 象。瑞典当时的权威文学评论家奥斯卡·莱文汀 (Oscar Lcvertin)就诧异于作品的精彩描写和奇异想 象。他不无偏见地惊呼:拉格洛夫小姐,“一个小小 的女教师,小小的”,从没离开过瑞典,而是独自生 活于一个被遗忘的,掩藏的神秘里。她吸收了故乡盛 行的神秘,萨迦对城市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在韦姆兰 却找到了庇护。作家对都市生活会很陌生,本应在她 的童话森林和传奇地域里逗留,让诗篇丰富而自然地 流出,就像葡萄酒从葡萄中流出,奶汁从母亲的胸脯 健康和温柔地流出。 对出版商启用“萨迦”一词,作家未有异议。故 事的叙述者在书中一再强调,自己述说的一切是对自 己听老人们讲过的传说的再制作。童年的所听在成年 时被复述,就是说,童年搜罗了原型,是写作的起点 和动力。但从完成的作品来看,这一再制作并不是机 械复述,而是充满想象性的再造。正如同样是韦姆兰 人的诗人古斯塔夫·福楼丁(Gustaf Froding)所言, 拉格洛夫的韦姆兰是美妙地夸张、凝练了的韦姆兰。 所有自然特征集于一处,湖泊、河流、高山、深谷、 野生世界、庄园生活,像一出交响曲。它提供的印象 ,是施展了丰富魔法的土地。 故事被成年的“我”拾掇。“我”讲述的到底是 萨迦,还是小说,是过去还是现实呢? 讲故事的同时,叙述人不时穿插自己“今日”体 会的实景实情。她会说,“哦,爱神!你是主宰小树 林的神。老人们说起过,逝去的日子里,爱侣们如何 在那里找到过平静。甚至今日,当我走过贝雅农庄, 抱怨陡峭的坡,和令人憋气的灰尘,我欣喜于看见小 树林薄薄的白色枝干在对美好的年轻人爱的记忆中闪 光。”她讲历史故事,也让现实和历史对接。更重要 的是,作家把当时冶铁业和农业的萧条,底层人民的 暴动写到了过去的时间里,在一定程度上把作品弄成 了拿过去的萨迦乔装的现实小说。这不是纯粹的萨迦 ,也不是纯粹的小说。难怪有人说,《尤斯塔·贝林 的萨迦》是拉格洛夫的独门绝活,它不一定完美,但 这一特殊形式下的作品,甚至作家自己都没能复制。 事实上,作品中人物的很多行为相当唐突,确如 瑟德尔贝里所言,难以置信。不过,莱文汀说得好, 传奇和小说在处理事物上的手法全然不同。传奇让所 有的一切发生,甚至那些最不可思议的一切,作家提 供所有知晓的,并不在意解释这一切;而小说,会表 现灵魂和行为间的关系。萨迦标签和莱文汀理论已然 可消解瑟德尔贝里的困惑,免除说故事的人阐释行为 间逻辑的义务,而即便这只是部小说,细细想来,试 图解释的企图,似也不必,荒诞不经不也就是世界和 人类的一种逻辑吗? 比如安娜为何突然确认尤斯塔是自己的最爱;为 何突然将新娘花冠扔入未婚夫的坟穴,发誓将永不属 于任何别的男子?是因为爱是没有法则的魔术吗,是 因为对爱的绝望吗,是为了帮助婆婆找到悲伤的出口 吗?好像是,又难以确定。但安娜的举动是惊天动地 的,好像生活有一张骇人的大口,无论是安娜,还是 因愤怒于安娜从未爱过自己的儿子,而无法哭泣的婆 婆,都在这大口之下。又比如,尤斯塔到底为何从对 玛瑞安狂热的迷恋中突然降到冰点,决绝地夺门而去 ?是因为天花让她不再貌美吗,是因为她不能挣脱父 亲的爱,自由地舒展自我吗?都不确定。他和她说的 也都难全部算数。人类的嘴巴,比如玛瑞安的,一会 儿说爱,一会儿说不过是游戏,一会儿说确实是刻骨 铭心。他们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都不完全在自 我控制之下。事情却一个接一个地发生了。相遇、接 吻、跳舞、救助、染上天花、分离、永别。 读者能看见每个瞬间里的动作有热度、有深情, 但这些动作连串起来,到底有怎样的温度和情感,则 难以评判。不由人不疑惑作家写得不真——可这不过 是一时的疑惑,因为人间不缺少突然燃起的爱之火, 突然发生的爱消逝。甚至,爱,有过没有,是否遁去 ,都不是旁人甚至当事人可判断的。只是某些结果简 单明了,比如玛瑞安脸上永不能消除的疤痕。 作品中有许多奇妙事件,比如狼群在雪夜追剿乘 着雪橇私奔的尤斯塔和安娜。比如一手牵了头会吃人 的熊,慢慢走向造反群众的少校先生。读之明知离奇 ,但因描述的一切表现出真实的内核,不由得被深深 打动。所谓真实内核,是那份逼真的情和景,可以关 乎爱,可以关乎凶险。 …… P34-37
1.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自19世纪戏剧大师斯特林堡开始的瑞典现代文学的独特风貌。
2.不管是讲述作家的人生故事,还是分析解读作家的作品内容;不管是对风格的解说,还是对思想的分析,都能够透视出作家的个性,展现出作家的风采。
3.本书既试图确保材料的客观性、论述的逻辑性,也十分注重解读的趣味性,兼有学术的严谨性和普及读物的可读性。
4.书中的瑞典原文翻译,能让我们一窥瑞典文学的原貌,即出自作者王晔手笔,王晔是一位出色的瑞典文学翻译家,得到过著名汉学家马悦然等的肯定。